破损挡墙病害处治原则与方案

既有挡墙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病害时,宜尽量进行原位修复,不宜拆除重建,从而避免新建时造成挡墙后部的被支挡物发生病害,避免新建挡墙逆做法时开挖范围过大而影响既有场地的正常使用,避免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形成较大的工程规模。而挡墙的原位修复,宜力求避免采用对既有挡墙扰动较大,存在安全隐患和工程规模较大的大体积支挡工程,而宜力求采用施工简单便捷的轻型支挡工程,从而力求以最小的工程代价,以及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病害挡墙的维护。
案例
某公路采用填方的形式通过,外侧采用高10m的浆砌片石路肩墙进行支挡。由于区内暴雨造成后部山体大量渗流进入填方体,导致路基依附于陡立的土岩界面发生变形,形成了长约80m长的张拉裂缝,挡墙外侧的填方边坡出现鼓胀开裂,并有地下水渗出。且挡墙出现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出现八字形和竖向裂缝,坡体变形约4万方。

图1 挡墙开裂

图2 挡墙后部的路面开裂

图3 路基病害工程地质断面图

病害发生后,技术人员拟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对路基病害进行处治。

1、保留既有病害挡墙,继而在挡墙前部设置1.75×2.5×26m的人工挖孔抗滑桩进行支挡,并在挡墙与桩之间采用混凝土浇注,工程费用约A万元。

2、拆除既有病害挡墙,继而在现挡墙的部位新建墙高10m,承台厚1.5m,下部采用1.75×2.5×15m的人工挖孔抗滑桩,共同形成桩基托梁挡墙进行病害处治,工程费用约0.75A万元

图4 人工挖孔抗滑桩支挡方案

图5 人工挖孔桩基托梁挡墙支挡方案

从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以上两个病害挡墙处治方案存在如下不足:
1、人工挖孔抗滑桩支挡方案存在工程规模大,且抗滑桩施工时对既有病害挡墙扰动较大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抗滑桩的锚固段偏短,导致桩体的转角较大而不能很好地对既有病害挡墙形成支顶作用。加之工程施作周期较长,因此,该方案欠合理。
2、桩基托梁挡墙方案虽然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一些,但仍存在工程规模偏大的问题,且拆除既有病害挡墙和新建挡墙时,墙后的逆做法反挖造成既有公路完全断道,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输。且反挖形成的边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加之挡墙与抗滑桩施工周期过长,因此,该方案欠合理。
基于此,依据既有挡墙不宜拆除,从而尽量减小社会影响,以及尽量减小工程施工周期和减小工程规模的原则,结合病害发生的原因,决定采用截排水+轻型支挡加固的工程理念进行处治。
1、在路基内侧的基岩部位新建路基截水边沟,有效截断后部山体汇水,防止从路基的填挖交界部位渗流而导致路基稳定性降低。
2、在既有的浆砌片石病害挡墙胸坡上设置厚约30cm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利用面板对病害挡墙结构进行加固的基础上,使其作为锚索的反力结构,从而设置锚索对路基进行加固,一起与墙前填方坡面上设置的钢锚管框架共同实现对路堤滑坡的支挡加固。
3、在既有挡墙下部设置6m长的钢管进行基底注浆,且保留钢管,从而有效提高挡墙基底承载力。

图6 最终采用的工程处治断面图

该方案采用截排水+轻型支挡加固的理念,不但对既有病害挡墙和路基进行了加固,最大化的消除了社会影响,工程施作期间交通也可能进行有效保通,且工程周期是原方案的20%左右,工程造价约为0.28A万元,明显是一个相对较优的病害处治方案。
该病害处治方案最终采用后进行了实施,公路使用多年来保持了良好的使用功能,显示处治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悠游2019」

文章版权归作者「悠游2019」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本文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处理

本文来自公众号「悠游2019」,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悠游2019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