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的有形与无形

无论我们掌握什么样的理论,采用何种有形的模型、公式去量化岩土体,以及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实践,采用何种无形的经验、方法去定性分析岩土体,岩土工作者必须掌握岩土工程的有形的理论与无形的经验有效结合,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岩土工作者能否真正获得对事物掌控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成就感。
我们的科学往往偏重于学习和研究有形的东西,往往将自己的爱好、思想和工作方式与某些有形的东西捆绑在了一起。但在这些有形的事物背后,其实有一种无形力量在支撑整个体系的稳固。诚然,有形的理论是岩土工程发展的基石,但无形的经验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支撑着人们对大地的改造,使近百年来方才诞生的岩土工程有了肥沃的土壤,有了厚积薄发的资本。
我们成功的通过语言或文字将有形的理论进行表述的同时,就很容易将其限制成为一个特定的事物,而岩土工程同时需要我们去用心感受岩土体中孕育中的无形力量。也就是说,在尊重有形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同时要用心体会岩土体的感受,以及岩土体传递给我们的生命脉动,这正是岩土工程对人地谐和理念永不停歇的追求。
大地是有生命力的,它那永不停歇而强劲的脉动是它将喜怒哀乐对我们倾述。这种无形的生命力体现在岩土工程文化中是至为重要的。我们只有重视这种生命力,才能够让岩土工程文化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几千年来,虽然没有有形理论的指引,人们在岩土工程学科建立的前夜 中不断摸索,但也正是这种无形的经验,使我们成功地建设了诸如金字塔、空中花园、长城等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岩土工程建筑。正是有了无形经验的千年延续传承,才能使现代意义上的岩土工程学科得以建立,开花、结果茁壮成长而生机盎然,才使得有形的理论研究有了不断拓展、验证的天地。
有形的理论的诞生,并与无形的经验相结合,才使得岩土工程有了健全的机体,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岩土工程科学研究和学科探索,这也正是岩土工程的系统论和整体论的体现,也是岩土工程健康发展的基本理念。
对于一些初始涉入岩土工程的人来说,就是岩土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太大,这时如果不能有效的掌握事物的主干,而是基于某些发散的点去掌握岩土体的信息,就会造成认识的片面化、局部化、碎片化,甚至是认识的矛盾化。只有不断强化训练,加强认识事物的敏感度和专注度,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每一个岩土体的脉动,以及所带来的关键大地信息,继而抓住这些信息的流、主干,摒弃些细节末枝信息,通过这些无以言表的信息,建立有形的理论有效的岩土工程解决之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将有形理论与无形经验有机结合,正是岩土工程人地谐和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自公众号「悠游2019」,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悠游2019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