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结构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岩体的不均一性、不连续性、变异性形象的说明了岩体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成岩体结构的两个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

岩体的结构面主要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延伸性的地质分异或不连续界面;岩体的结构体主要指由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岩石块体。岩体的结构面与结构体组合决定了岩体稳定性的内在关键,即结构面的性质及其配套组合与结构体的力学性质与形态是决定由岩体构成坡体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1、结构面

岩体的结构面主要沉积结构面、火成结构面、变质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几种类型。

1)沉积结构面主要指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层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原生软弱夹层。其中海相沉积结构面较为稳定,成岩作用相对较好。陆相沉积结构面较不稳定,多尖面、透镜体。

2)火成结构面主要指岩浆入侵、喷流与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包括岩浆侵入原岩界面和多期岩浆界面及其影响带、冷凝节理等。

3)变质结构面主要由正变质作用下形成的的片麻结构、副变质作用形成片理结构等矿物定向或再结晶,以及岩性软弱和矿物易风化形成的软弱夹层。

4)构造结构面主要指岩体在后期构造作用下形成的节理、断层、层间错动带等。

5)次生结构面主要指岩体在卸荷、风化、水作用等形成的卸荷裂隙、风化界面、泥化夹层或后期充填形成的次生泥化夹层等结构面。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受结构面的成因,物质组成、贯通性、平整度和发育密度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结构面成因决定了岩体变形的基本趋势;结构面物质组成决定了岩体变形的难易程度;结构面的贯通性决定的了岩体变形的规模;结构面的平整度决定的了岩体的抗变形能力;结构面的发育密度决定的了岩体完整程度。

2、结构体

不同形态的结构体、不同产状的结构体和不同受力方向的结构体对岩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结构体依据结构类型可分为厚层和巨厚层状沉积岩、火成岩等块状岩体,薄层沉积岩和副变质岩的层状岩体,构造作用形成的碎裂状岩体,岩浆岩侵入和正变质岩的镶嵌状岩体,以及断层破碎带、强烈风化破碎带散体状岩体等不同结构。一般来说,块状结构的岩体稳定性较好,其余形态的结构体不同程度的稳定性较差。

3、结构面和结构体是岩体不均一、不连续的关键因素,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基础。

1)岩体的不均一性反映在岩性不均一,构造不均一和风化不均一等方面。

岩性不均一主要指构成岩体的岩性有差异;构造不均一主要指构造作用下形成的岩体结构差异,如破裂带、碎裂岩、糜棱岩、断层泥等;风化不均一主要指岩体风化造成的岩体力学性质差异。

2)岩体的不连续性主要指岩体应力的不连续和岩体强度的不连续。

①岩体应力的不连续主要指结构面的存在造成岩体有些部位应力集中,有些部位应力削弱,有些部位应力轨迹发生偏转和应力值的不连续。

对于具有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法向应力在软弱夹层部位造成部分应力能转化为应变能,使压应力应力减弱甚至转化为张应力;切向应力导致软弱夹层发生剪切变形而导致剪应力有所增加。

对于碎裂状岩体可按类均质体结构考虑,而完整性较好的块状结构可在一定范围内按弹性体考虑而对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影响可以忽略。

②岩体强度的不连续主要指在应力距岩石强度差距较大,但达到了岩体结构面的强度时引起结构面的破坏而导致岩体发生破坏。也就是说,控制岩体强度是结构面强度而非岩石强度,它们之间是不连续的。

综上,岩体的结构面与结构体性质、特征,对岩体的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基本地质资料。

本文来自公众号「悠游2019」,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悠游2019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