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作者是岩土体的一部分

从事岩土工程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础,要以地质与结构相结合为准绳。理论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方法,实践给予了我们进步的阶梯;地质赋予了我们认识岩土的本质属性,结构赐予了我们改造岩土的武器。因此,从事岩土工程应有完整的认知体系,应有从有形至无形,从直觉体会至分析推理的交感互通能力。而在这个体系之中,培养我们的内心精微感受,是改造岩土体的“势”、“度”、“机”有效掌控和我知彼高阶能力。
岩土体的复杂性限制了我们完全采用严密的理论量化能力,而在实践中不断的体会、感受,通过与岩土体之间的交感互通,感受到岩土体深藏于内心的精微变化,是岩土体改造中的天人合一之道,人地谐和之道。这种直觉天赋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需要我们去通过后天的不断训练去开发它们。也只有不断的开发这种潜在的天赋,我们才能感受到从事岩土工作时的精微之效,之妙。当然,后天的开发越多,我们的感受就越强烈,作用就越明显。
从事岩土工作要有必要的理论学习,但如果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就可能无法洞察自身的不足。有些人理论应试每每高分,却面对实际问题不知所措,这就是缺乏实践,缺乏与岩土体交感互通的体现。就像一个人游泳理论无论多么烂熟于胸,但如果不亲自下水就可能只是旱鸭子。只有掌握一定的理论用于指导,不迷信于书本理论,亲自去体会自己水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方能具备基本的游泳能力。而要成为一名游泳高手,就必须经过长期大量的训练,深入体会无形无相的能量、信息,精微感受人水合一之妙。
从事岩土工作要有静心体会的性情,如果每天都能做到这一点,坚持一年,坚持十年,就会发现自己在岩土能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甚至是巨大的飞跃。我们从事岩土工作,在学习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后,如果不能在后天进行长期的实践训练,感受并总结岩土体的脉动,不能设法让自己去体会这些大地的精微变化,那我们就可能只是学了一些“陌生”的文字与“教条”的理论。因为,掌握这些大地给予我们的这些能量、信息,掌握这些无形的知识并与之发生交感互通,是与我们在学校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我们岩土工作者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是岩土体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大地的侵入者,发令者,更不是救世主,而是它的忠实服务者。正如我们不是占有了这片土地,而是属于这片土地。
每次进行现场调查和翻阅相关资料后,在确定岩土体病害方案以前,我都会静静的一个人呆一会,让自己尽量忘却身边的一切其他杂物,使自己得到些许的宁静,将“望、问、闻、切”的所感所受,把自己的身、心、意,融汇于岩土病体,与之进行通感互通,切身感受岩土之痛,虚心接受大地的反馈,方在内心深处本已天成的防治方案,用妙手得之。
因此,岩土工作者应将自己看作是岩土体的一部分,要用整体的观念和认识去感受大地之痛,要用身、心、意与岩土交感互通,将有形的病体与无形的病原融汇贯通,方能提出人地谐和的岩土病害防治之法。

 

 

 

 

 

 


本文来自公众号「悠游2019」,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悠游2019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