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本文结合脚手架高支模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一起来掌握下其中精华吧。

      1.概况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结构类型也更加复杂多样。

  在建筑施工中,一些大跨度、大截面梁高大模板工程使用越来越频繁。虽然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高支模坍塌事故仍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人结合近年发生的脚手架模板支撑事故原因分析,探讨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2.脚手架高支模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搭设材料不合格

  1)在市场上采购的钢管,名义上是φ48×3.5钢管,实际测量时,不少钢管壁厚实为2.2~3.0mm,有的甚至不足2.0mm。其轴向抗压能力降低13%~35%,有的甚至降低41%。有的旧钢管使用多年,局部壁厚变薄。设计中,钢管材质应符合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中Q235-A级钢的规定,但目前市场上Q235、Q215、Q195带钢经常混杂,钢管质量难以保证。

  2)扣件质量偏轻,扣件壁厚偏薄,抗滑和抗破坏性能不合格,脚手架扣件的品质严重失控。JGJ130-2001《脚手架安全规范》中规定:对接扣件抗滑承载力为3.2kN,直角与回转扣件抗滑承载力为8kN。但实际应用中的产品很难达到此规定。

  3)钢管、扣件因多次周转使用,维护和保养意识不强,外观质量差,致使模板支撑承载能力明显降低,钢管的品质严重失控。

  (2)高支模施工方案不合理

  1)计算方面

  ①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取值未考虑工程结构、支撑体系和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高大空间结构往往存在梁板结构构件尺寸和配筋量偏大的现象,模板水平支撑在杆件截面尺寸和杆件布置间距上都较普通模板支撑体系要大和密,但方案编制中,设计人员未考虑这一实际情况,只是简单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通用规定确定荷载标准值,造成设计荷载小于实际荷载,导致支撑体系承载力不足。

  ②忽视对支撑立杆顶端悬臂长度的验算,造成因立杆顶端悬臂长度过大而失稳。

  ③立杆计算未考虑实际壁厚,选用理论值准48×3.5mm(新标准为:准48.3×3.6mm),导致支撑体系实际承载力小于理论计算值。④立杆计算不考虑立杆顶端具体的传力方式。可调支托传力和顶部水平钢管通过直角扣件传力对立杆承载力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立杆处于轴心受压,而后者立杆处于偏心受压;经试验和计算,后者的稳定承载力仅为前者的40%左右。

  2)搭设要求方面

  ①方案中对支撑立杆、水平拉结杆、剪刀撑杆等杆件的是采用对接还是搭接的要求不明确,立杆搭接接长的稳定承载力不到对接接长稳定承载力的一半。

  ②方案中忽视高支模体系构造方面的特殊要求,套用一般模板支撑的构造措施。

  ③方案无细部节点详图,无立杆平面布置图、剖面图等,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差,造成支撑体系搭设时杆件布置的相互位置混乱、连接和拉结节点方式多种多样、支撑体系荷载传递多样化。

  (3)高支模支撑体系搭设质量不到位1)支撑体系受力部分

  ①支承立杆的回填土基础未夯实或支撑立杆底部垫板厚度不足(使用单层竹胶板或胶合板)或垫板平面尺寸偏小,造成支撑体系下沉;

  ②立柱连接有采用搭接的、有上段立柱与下段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有相邻立杆对接接头位于同一步距内的或对接接头位于步距的中间位置。

  ③支撑立杆倾斜,致使受力状态与计算不符,承载力下降;

  ④立杆顶部U形可调支托伸出钢管顶部超过300mm,U形支托与楞木两侧间隙未楔紧,立杆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大为下降;

  ⑤构件底模水平支承钢管与立杆节点未采用双扣件保险;

  ⑥扣件预紧力矩不足,导致扣件滑移、支架垮塌。

  2)支撑体系构造部分

  ①支撑体系底部不设扫地杆或未双向设置扫地杆;

  ②未双向设置水平连接杆件,各步纵横方向交替设置水平拉杆的方法很普遍,支撑立杆的计算长度在无水平杆方向上为有水平杆方向的两倍,因此承载能力大大下降;

  ③未按技术规范规定在满堂高支模支撑体系外侧的四周连续及中间适当的位置设置竖向剪刀撑或在适当的水平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或剪刀撑设置数量太少,降低了支撑体系的整体性、刚度和承载力;

  ④高支模体系水平拉杆未按技术规范规定在四周及中间适当的位置与结构拉结或拉节点偏少。

  3.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严格控制搭设材料

  ①钢管、扣件应从正规厂家进货,并具有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抽查钢管壁厚、称量扣件重量。对材质、机械性能有疑问时,可找专业检测单位对钢管、扣件进行复试,杜绝劣质材料的进场。

  ②不使用锈蚀、弯曲、管壁压扁、管壁开裂严重及壁厚严重不均或壁厚达不到计算值和焊接接长的钢管;不使用易脆裂、构造断面尺寸偏小、锈蚀、滑丝的扣件。

  (2)优化高支模施工方案

  1)计算方面

  ①根据高大空间梁板结构构件的实际尺寸和配筋、模板水平支撑杆件截面尺寸和布置间距,结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综合确定恒载和施工活载标准值,确保设计荷载与实际荷载相符;

  ②对支撑立杆顶端悬臂长度进行验算,确保立杆顶端悬臂段的稳定;③方案制定时必须对所使用钢管的壁厚进行调查,按较小壁厚计算确保安全;④高支模方案中立杆承载力计算必须根据实际的顶端传力方式,可调支托传力的按轴心受压计算,顶部水平钢管通过直角扣件传力的按偏心受压计算。

  2)搭设要求方面

  ①高支模方案必须明确支撑立杆、水平拉结杆、剪刀撑杆等杆件的连接方式,同类杆件的连接方式必须一致;支撑立杆、扫地杆和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杆应采用搭接。

  ②方案中必须考虑高支模体系与一般模板支撑在构造方面的不同要求。扫地杆、纵横向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以及支撑体系与内部结构柱和周边已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拉接等都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的规定。

  ③方案中除文字外,对细部节点构造,支撑立杆与水平拉结杆、剪刀撑杆的相互位置关系,拉结节点的做法、位置及数量等要附必要的平、立、剖详图说明。

  (3)高支模支撑体系搭设质量控制

  1)支撑体系受力部分

  ①立杆的回填土必须夯实,无论是支承于土层还是支承于楼面的支撑立杆底部均应设底座,底部木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垫板平面尺寸除计算有特别要求外不小于200mm×200mm;

  ②支撑立柱的连接必须采用对接方式,严禁采用搭接或上段立柱与下段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相邻立杆对接接头不得在同一步距内,且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对接接头中心距每步的端点中心不大于1/3步距;

  ③支撑立杆必须保持垂直状态,使受力状态与方案的计算相符;

  ④为确保立杆顶部的稳定性,立杆顶部U形可调支托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超过300mm,螺杆外径与钢管内径间隙不大于3mm,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U形支托与楞木两侧间隙必须楔紧;

  ⑤为保证高支模体系构件底模水平支承钢管与立杆节点扣件的抗滑移能力,即使在经计算单扣件满足抗滑移的情况下,仍建议采用双扣件保险;

  ⑥高支模体系杆件连接或固定的扣件紧固时应采用经校验合格的力矩扳手,紧固力矩控制在40N·m~60N·m之间,确保扣件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2)支撑体系构造部分

  ①支撑体系底部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原则设扫地杆。

  ②支撑体系搭设时不得减少双向水平连接杆件的设置;高支模体系除按一般模板支撑体系各步设置纵横水平拉杆外,还应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加设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当支撑体系高度超过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分别加设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

  ③满堂高支模支撑体系除按一般模板支撑体系在外侧的四周由下至上竖向连续设置剪刀撑和中间在纵横向每隔10m左右设置由下至上宽度为4~6m的竖向连续的剪刀撑外,还应在相邻的竖向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当支撑体系高度超过20m时,应将上述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

  ④高支模体系应在四周外侧及中间所有结构柱的位置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 3m设置与结构的拉结点。

  (4)做好安全管理高支模体系安全管理应当“注重过程、严字当头”。

  方案的策划、材料的选用、人员的培训、搭设的安全技术交底、搭设情况的检查及使用前的验收是缺一不可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要按责任到人、目标明确、考核奖惩的原则组织实施;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观察,若支撑系统产生明显的变形、松动时,要立即停止施工,对支撑进行加固,从各方面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总之,安全施工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从设计、材料选用、模板体系搭设等方面均作了反复论证审查,要认真贯彻相关安全规范,抓好基础工作,规范安全行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保障工程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工人心声」

文章版权归作者「建筑工人心声」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本文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处理

本文来自公众号「建筑工人心声」,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建筑工人心声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