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选用什么原材料

 

 

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可以成为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由于其强度等级不高,很少用在主体结构中。生产时由于这类混凝的土强度要求不高,在使用P.O42.5水泥配制时,往往强度比较容易满足,但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却常常出现问题。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及保水性等技术指标,时衡量拌合物匀质性好坏的指标。中低强度混凝土一般胶凝材料偏少,有时300kg/m3混凝土拌合物常常表现出,浆体偏少,粘聚性差、保水性差,离析、分层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混凝土在生产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时,不容易出现的问题,在生产中低强度混凝土时却变得难以克服,也常常被投诉。如何改善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包裹性是配制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主要目标。

 

配制中低强度混凝土时,由于强度要求低,满足配制强度要求难度不大。主要矛盾是解决工作性不良的问题,获得满意的混凝土拌合物。

(1)胶凝材料

一般混凝土公司多使用P.O42.5,由于强度高,很容易造成水胶比偏高,胶凝材料用量少,混凝土浆体量不足,拌合物粘聚性和包裹性差。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要获得满意的工作性,胶凝材料不宜过低,如果采用配制高强度等级时的矿物掺合料比例,容易造成胶凝材料用量低,过高的用水量,很容易出现泌水、离析,但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往往会强度超标。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配制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可以适当增加矿物掺合料比例,降低胶凝材料强度,以获得适宜的胶凝材料用量。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280kg/m3,除非外加剂使用,保水、增稠、引气组分。

 

(2)减水剂

在配制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应注意减水剂掺量对用水量的影响。若减水剂用量过高,会造成用水量偏低,较低的用水量和较高的水胶比(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胶比一般偏高),很难获得满足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浆体量,使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变得难以控制。此外,较高的减水剂用量,对用水量十分敏感,往往出现泌水现象,造成混凝土拌合分层,给混凝土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在使用减水剂用量时,应考虑减水率的影响,考虑到中低强度的用水量不能太低(一般不低于175kg/m3),减水剂应选择减水率为14%18%对应的减水剂掺量。通常条件下,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单方浆体体积为0.28~0.32m3,浆体含量不足,不能有效填充、包裹骨料易造成粘聚性变差。浆体量小是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差的一个因素,对于浆体不足引起的混凝土粘聚性差,可以保持水胶比不变适当增加用水量,以提高浆体量,但要注意降低减水剂用量。或者在外加剂中添加引气组分增加混凝土含气量,但应注意,含气提高1%,混凝土强度将降低4%左右。也可以在减水剂中适当添加增稠、保水组分,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3)粗骨料

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浆体不足是生产实践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难题,如何用较低的浆体获得满意的工作性是解决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工作性的目标。浆体在拌合物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填充骨料的空隙,另一方面是包裹在骨料表面克服骨料间摩擦力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在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浆体量一般比较低,如何有效降低骨料空隙率,才能减少填充骨料空隙的浆体量,是较多的浆体包裹在骨料表面,增加浆体层厚度,降低骨料颗粒间摩擦力,改善拌合物的流动性。一般来说,采用二级配或者三级配复合使用以改善粗骨料级配,降低粗骨料空隙率,也可以采用适当使用粒径较大的骨料,增加粗骨料级配,使空隙率降低。

(4)细骨料

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偏低,需要增加细骨料中细颗粒含量来提高保水性和粘聚性。因此,在配制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砂细度模数宜选用为2.5左右,其粒径小于0.30mm颗粒含量20%为宜,不宜超过30%,细颗粒含量过大,会造成骨料比表面积增加,浆体包裹在骨料表面的厚度减小,使混凝土发散,降低粘聚性。0. 30mm及0. 15mm以下细颗粒含量有利于粘聚性和保水性,当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差时,可以适当复配细砂增加0.30mm以下颗粒含量,提高粘聚性,没有细砂时,可以增加粉煤灰用量或适当增加砂率。在使用机制砂时,可以利用机制砂中石粉来克服胶凝材料偏少的问题,实践证明配制中低强度混凝土时,石粉含量10%20%时可以有效增加拌合物的粘聚性、保水性。

结语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其选用原材料和设计配合比的理念也应有所不同。不能用不变的思维对待变化的事物,矛盾都有特殊性,只要掌握差异,明白内在实质,才能配制出满意的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的灵活多变才是其魅力的完美展示,千篇一律的配合比设计能以勾画出其丰富魅力。不能用配制到强度等级的理念配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也不能用配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方法解决高强度混凝土的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乐趣在于普遍性中孕育着特殊,特殊体现着普遍。

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关键在于解决胶凝材料用量与施工单位要求偏大工作性之间的矛盾,如何扬长避短,设计好配合比是技术人员的不变追求。也许本文有点啰嗦,没有说出问题的实质,请行指正,以便提高。欢迎指导分享。

 

 


本文来自公众号「砼话」,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砼话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