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料含泥粉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研究

 

前言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预拌混凝土的不断商品化,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干硬性、塑性混凝土到流态、大流态直至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发挥了决定作用。但是,混凝土各组份之间存在双向匹配性,与此同时,城镇化的趋势使现代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资源日益紧张、环境压力很大,混凝土骨料来源日趋复杂。通过各种文献,混凝土中黏土质矿物会增加对外加剂的吸附,而且会造成混凝土强度的降低,而石粉虽然也会吸附一定量的外加剂,但是量要少很多,在合适少量的情况下会增加混凝土强度,但是过多会降低混凝土强度。

本研究主要立足于商品大流态混凝土,对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混凝土骨料含泥/粉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兼顾了强度方面的影响。

 

1 试验方案的选择与制定

选择采用不同水胶比及胶材用量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以观察、测试在不同水胶比及胶材用量下,各种材料特征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配合比中水胶比及胶材用量参考常规北京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C30(水胶比0.47)和C60(水胶比0.30)标号常温混凝土配合比,经适当调整,统一选用以下数据(其砂率部分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

根据北京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主要所用砂石情况,收集砂石源地泥和石粉,统一采集备用。选取公司搅拌站高标号混凝土所用砂、石,并事先对试验用砂石进行细致清洗,把骨料(包括砂石)总体含泥/粉控制在0.5%以内,事先统一采集好的泥/粉采用外掺方式加入。

2 试验材料的选定与技术指标

天然砂:涞水产,细度模数2.7,含泥0.4%(水洗后)。试验用泥:来自涞水天然砂;试验用粉来自首云机制砂,MB值0.9;泥/粉的化学成分分析见表2。

 

卵石:涞水产,5~25 mm连续级配,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为2710kg/m3和1520kg/m3,含泥0. 4%。矿粉:三河产S95级,比表面积411m2/kg,流动度比102%,7d活性指数76%,28d活性指数99%。

粉煤灰:蓟盘山F类,45u m筛筛余5. 5%,烧失量2.4%,需水量比97%,为II级粉煤灰。

水泥:北京金隅北水水泥,28d强度50.7MPa,标稠用水27.8%。

减水剂:北京金隅水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产,萘系,固含量35%,减水率20%;聚羧酸系,固含量12%,减水率25%。

3 试验数据记录与对比

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记录出机性能(包括坍落度/扩展度、半小时/1h损失并记录和易性状态)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包括28d和56d)。水胶比为0.47时不同含粉量细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性能见表3;水胶比为0.30时不同含粉量细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性能见表4。水胶比为0.47时不同含泥量细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性能见表5,水胶比为0.30时不同含泥量细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性能见表6。

4 骨料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通过图1~图6对比可以看出:骨料含泥、含粉均会增大外加剂使用量,含泥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含粉的影响。

泥对混凝土经时流动效果影响,取决于一定时间后混凝土中未被吸附外加剂的富余量。平均每方混凝土增加15kg泥(北京区金隅商混所用涞水砂含泥)增加萘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6%~0.11%,影响聚羧酸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24%~0.036%;平均每方混凝土增加15kg机制砂含粉(北京区金隅商混所用首云砂含粉)增加萘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3%~0.08%,影响聚羧酸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12%~0.024%。

在中等标号混凝土,每2.0%的机制砂含粉影响萘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3%~0.04%,影响聚羧酸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12%;每2.0%的天然砂含泥影响萘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6%~0.08%,影响聚羧酸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24%;较高标号混凝土,每2.0%的机制砂含粉影响萘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6%~0.08%,影响聚羧酸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24%;每2.0%的天然砂含泥影响萘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6%~0.11%,影响聚羧酸系减水剂折固掺量约0.024%~0.036%。

(2)通过图1、图2、图4、图5可以看出:少量的泥/粉对于中低标号混凝土工作性有一定益处。在中低标号混凝土中,过少的含泥/粉,如低于2.5%,混凝土易于出现粘聚状态不佳的问题;少量的泥/粉,对于中低标号混凝土减少泌水,提高工作性有一定益处;过多含泥对工作性有害。砂含泥低于2.0%时,中低强度混凝土易于出现泌水现象。砂含泥高于6.0%时,使用萘系减水剂的混凝土及高标号混凝土可能会更较为粘稠。

(3)通过图1、图2、图4、图5可以看出:少量的泥/粉,对于中低标号混凝土的强度有提高作用,但过多的泥/粉,对强度有负面影响。

在4.0%~6.5%以内,随砂含泥的增加,中等标号混凝土强度呈现小幅递增趋势;10%左右的良好石粉对中等标号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含泥超过4.5%、良好石粉超过8.5%,高标号混凝土强度出现一定下降;10%含泥砂子较4%含泥砂子所配制的中等标号混凝土强度下降2~5MPa,高等标号混凝土强度下降近16MPa。上述影响可能和以下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一定的含泥/粉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密实性能;二是部分砂含泥/粉分散入胶凝材料之中,减弱了对结合面的负面影响;三是过多的泥/粉影响细骨料结合面及胶砂的粘结强度,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

(4)通过图3、图6可以看出:较高机制砂含粉对混凝土强度尤其是强度高的混凝土的负面影响小于含泥的影响。

试验中不同含粉机制砂所配制的较高标号混凝土整体强度要高于不同含泥砂,偏高5~9MPa。

结语

从上述试验结果分析综合考虑其对外加剂和用水量的负面影响,中低标号混凝土用砂的含泥宜控制在2%~4%,不宜大于6%,追求极致低的含泥量没有意义;MB值合格的机制砂含粉运用于中低标号混凝土中不宜超过10%。高标号混凝土(尤其是C60)骨料含泥/粉越低越好。

本次试验的局限性在于试验中的骨料含泥与含粉来源比较单一,以上结果与结论仅适合以上原材料。同一区域天然骨料的含泥基本相差不大,但是不同种类岩石的石粉其矿物组成存在绝对的差别,本文所提到的首云骨料来源为密云铁矿的尾矿,其类似骨料的石粉存在类似的效果,但是在使用石灰石等其他矿物骨料时其含粉应另行做试验进行验证。(来源:《混凝土世界》2019.05

 


本文来自公众号「砼话」,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砼话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