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企业试验室管理

0 引言
    谈到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控制,大家自然会想到试验室。试验室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部门混凝土企业原材料进厂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出厂检验、不合格品处置、质量保证资料的出具整理、归档乃至技术创新都与试验室休戚相关,因此也就成为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当之无愧的核心机构。

1  仪器、设备管理

1.1  试验仪器、设备管理

混凝土生产企业,主要的设备除生产设备以外,几乎都集中在试验室。这些仪器和设备应满足质量控制的需要并保持正常的技术状态,测量的能力和精度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质量、过程控制成品检验提供依据。试验设备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方可使用仪器设备应根据试验功能摆放,防止不同仪器、设备之间相互产生干扰,比如:分析天平和振实台毗邻,沸煮箱与负压筛析仪同室等。

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章操作,如压力机及时补充液压油,试块碎屑的及时清理抗折机螺旋输送杆润滑油脂的保持,触电开关保护胶垫磨损程度的关注和更换抗渗仪注水孔的苫盖保护,避免堵孔净浆和胶砂搅拌机用后对叶片的清洗和涂抹油脂等等

1.2  生产设备的计量管理

生产设备主要指搅拌楼的配料秤,配料秤的管理主要包括计量检定机构的周期型检定自验校核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计量抽查三方面的内容。一般检定机构的检定周期为一年,自检校验为一个月,而生产中的抽查则是每天随机。上述的计量为静态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计量计量过程是动态计量,也就是落差值的设定与校核。静态计量准确之后,调整适宜的落差值即可满足动态计量的要求。其次,属于生产辅助计量设备的地磅。

2  人员管理

2.1  人员结构

试验室的人员组成大致可分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包括试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操作人员则覆盖原材料检验、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资料提供等全过程。一般对于生产能力在日产2000m3混凝土左右的搅拌站来说,人员不得少于8人。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有多年从事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经验,能够处理应急事件,准确判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和成因并有能力予以缓解或消除。操作人员则需要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懂得仪器的基本常识,会数学计算和数据修约,可进行日常过程中权限内的调整

2.2  人员培训及考核

试验室的人员应具有上岗证,符合上岗操作的要求。企业内部的培训和考核也很重要,全员培训和考核有助于提高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绩效管理人员参加公司级考核,操作人员参加部门考核。在考核表中规定并细化每个人的重要工作点,以具体分值的形势来体现,奖金与考核成绩挂钩,以督促员工达到公司的整体管理需要。培训和考核的内容基本一致,并且应每月组织,主要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专业知识、实际操作等,涵盖管理与实际作业两个范畴。培训与考核的方式可以灵活,书面答卷、专题讨论、操作比对、劳动竞赛等,以达到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为目的。每次的培训和考核,均应形成记录,可以以内部上岗的形式,记录每次的培训和考核结果。

2.3  人员岗位轮换

培养一专多能的员工对于试验室的工作开展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每个试验室的员工必须至少精通一项技能,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岗位轮换,让所有的员工熟悉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包括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设计与试拌、混凝土质量检验、质量保证资料整理、发放、归档等各个专业。这样的管理,可以提高员工作效率,各个岗位的值班人员可以随时进行补位,不至于因某岗位的空缺或滞后而影响试验室整体的工作绩效。另外,这也是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较好的举措,哪一名员工也不愿天天重复操作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任何难度的事情,岗位轮换后将调节单调的工作内容,涉猎面更为广阔,面对的新鲜事物增多,难度提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提高他们的兴趣。

3  原材料检验管理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对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原则就是依据标准、实事求是,检验的频次要求为至少一批一检。

对于原材料检验的管理,首先应规定程序——原材料试验检验控制程序,一般为材料进场抽样委托——见证取样——检验——结果反馈,材料不同,但是检验的程序是一样的,稍有不同的是有些材料的全部指标能够短时间内检验完毕,有些材料的检验周期则很长,比如砂石料的粒径经过筛分马上就可获得结果,磨细矿渣的活性指数要7d和28d后才可获得,至少部分指标经过检验合格才允许进场。

在对原材料的检验方面,对于混凝土生产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两种原材料当属水泥和外加剂,因为在胶凝材料中,水泥是最重要,而外加剂的总量很小,但是在混凝土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小觑,往往很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水泥和外加剂引起的,水泥的品质检验包括安定性、强度、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以及温度。外加剂的检验包括减水率、含固量、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适应性的检验有必要观察新拌、0.5h和1h的状态。水泥强度的检验,对于长期较稳定地大量使用的水泥来说,做水泥快速检验试验,积累24h与3d和28d强度数据,拟合函数关系是一种较好的预控水泥质量的手段

4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这个环节是生产过程的核心,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是检混凝土企业质量人员素质水平的标志。

4.1  开盘鉴定

试验室的质检人员应根据当天使用的原材料的情况,去搅拌楼控制室组织开盘,需要确认的数据包括:配合比录入准确无误、各原料仓号与要求的品牌规格等一致,按照当时检测的骨料含水率调整用水量,实测坍落度和扩展度,观察黏聚性、保水性、和易性等性能,考虑经时损失,确定生产配合比。在调整权限范围内,可适当增减用水量、外加剂用量和调整砂率所有的调整均应形成记录,便于追溯。

4.2  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监控实际上都是预控,就是因为混凝土质量判定的滞后性。为保证出厂的混凝土的合格,从拌合物的出机状态来控制生产,保证28d的强度等指标,坍落度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技术参数。大机生产的混凝土执行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在材料无较大波动时,出机状态应与试验室内小机试配的基本一致,也就是配合比的重现性。否则,可以判定生产过程存在明显异常。在测试坍落度的过程中,还可以表征混凝土拌合物的其它一些情况,如:泌水、离析、黏聚性、流动性、凝结时间、经时损失等。坍落度的测度方法执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检测的频次应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在材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当天使用的配合比不应少于一次,同一配合比则100盘左右检测一次即可。若材料质量波动较大,骨料含水率变化较大,或者生产设备等不正常时,则必须增加检测次数。

4.3  配合比调整

生产过程中配合比的调整是过程控制环节当中比较关键的工作。首先,应规定企业各级别人员的生产配合比调整权限。在试验室主任的授权下,质检人员按照调整的标准范围权限内对生产过程中的诸多情况进行处置。主要就包括如下5个方面,并明确调整方法。

4.3.1  配合比调整的对象

一般来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所有原材料都是可调整的对象,就当前来说,主要包括水泥、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水。对于大多数的混凝土生产企业来说,对水和骨料进行调整的居多。对胶凝材料水泥和掺和料进行调整要慎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幅度较大。

4.3.2  配合比调整的程序

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应规范化,应确定程序。基本包括确认基准配合比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分析原因并确定影响因素、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后技术参数的确认以及验证。一般的情况下,按照每天实测的骨料含水率,扣除含水,即可开盘正式生产。但往往生产中影响因素很多,这样一次开盘成功的概率很低。骨料含水不准确、石粉或含泥量变化、粒径变化、水泥温度、掺合料需水比变化、外加批次差异、胶凝材料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变化等一个或多个因素均可导致配合比必须进行调整。分析原因时必须能够准确判断可能的影响因素,对常见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坍落度偏大可能引起的原因:试验室骨料含水测试值偏小用水量偏大掺合料需水比降低④外加剂减水率增大⑤外加剂用量偏大

(二)坍落度偏小可能引起的原因:试验室骨料含水率测试值偏大用水量偏小掺合料需水比增大④外加剂减水率降低⑤外加剂用量偏小

(三)离析引起的原因:试验室用水量过大外加剂超量掺加骨料单粒径或不连续④砂率过低

(四)泌水引起的原因:试验室用水量过大外加剂超量掺加骨料单粒径或不连续④砂率过低水泥偏粗或级配不合理⑥胶凝材料与外加剂适应性不良

(五)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试验室外加剂缓凝组分用量不足原材料温度过高水泥中存在硬石膏④骨料中石粉或含泥量过高

调整的方法通过原因分析即可确定,当出现胶凝材料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不良的情况时,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首先应减少外加剂的用量,提高胶凝材料用量。直至调整后的坍落度、黏聚性、和易性等性能满足要求,立即制作试件,包括早期和标准养护龄期,并跟踪结构实体的质量,这进一步调整配合比积累数据。

5  混凝土出厂检验

混凝土的出厂检验同其他商品有不同之处,原因还是在于混凝土为半成品,在出厂时无法最终判定结果。因此,也被不少的企业所忽视或者故意躲避。不能确定出厂的标准,到达浇筑地点的质量状况就更无从谈起。出厂检验包括的内容不应少于如下三项:首先是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并准确。在无锡地区来说,包括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配合比通知单及使用说明书。其次是发货单,作为每车混凝土的标识,工程名称、施工部位、混凝土的标记、用量、交货地点等基本信息齐全,与所生产的混凝土对应。再者就是混凝土的技术指标满足顾客的要求,考虑了经时损失的出厂坍落度、和易性、保水性、黏聚性以及实际装载方量的确认。在管理这部分内容时,留下工作痕迹是很重要的。比如质量保证资料随第一车带走,应先由司机签收,再由客户签认回执。每车出厂过磅的方量称重系统应具有保存功能,便于产生亏方纠纷时追溯。                   

6.不合格品处置

由于混凝土特殊的性质,它的不合格判定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新拌混凝土不合格,二是硬化后混凝土的不合格。后者将给工程实体造成损失,对其处置不作为试验室管理的主要工作。重点是前者,硬化之前的处置,也就是预控阶段发生的不合格。常见的不合格包括坍落度偏大或偏小,也就是控制试验室管理的主要工作。常见的不合格包括塌落度偏大或偏小,不能满足施工性能要求,甚至离席、泌水等。对不合格品的处置原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损失。针对不合格品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一般的处置方法为:塌落度大时,增加砂浆量。泌水的情况复杂,前期泌水,可增加干料,并提高砂率。后期泌水,则要首先更换外加剂,若水泥的品质较差,则考虑更换水泥。离析的混凝土应废弃。因此待时间长,混凝土的流动性能明显减弱时,应废弃。当然,降低等级使用也是一种处置办法。

原材料的不合格发生的更为普遍,大多为骨料。经目测不合格的可立即退货。已卸入料场的应立即标识、隔离,并尽快清除出场。对于粉剂和液体来说,也就是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不合格应立即清除出仓。所有的不合格品处置都应记录和跟踪验证,对原材料的供应商还应进行评价,其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不合格发生的情况。

7  技术、质量保证资料管理

7.1  技术资料管理

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标准规范、技术参考资料、外来文件、企业内部技术文件等。技术资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技术活动提供准确依据,妥善保存,便于查询。分类明确,标识要清析,资料和档案盒内应附目录,实物与目录一一对应。借阅应登记,数量较少时,应复制以满足使用需要。

7.1.1  标准规范管理

技术资料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标准和规范。对于混凝土的生产企业来说,技术活动、质量管理的依据就是企业、地方、行业、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规定。大部分上包括两类:一是关于原材料的标准规范,二是关于混凝土的标准规范。凡是在生产和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标准都应收集齐全,一般无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生产,以《预拌混凝土》标准为核心收集即可。因此,有效版本标准和规范的收集显得十分重要,试验室的检验和试验执行的标准不能错误,否则,所谓的工作都是徒劳的。收集新版本的标准规范的途径有很多,诸如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网络、期刊、杂志、书店、培训机构等。及时收集到之后,应在新版本实施开始后,剔除作废版本,对于作版本的处理,应执行企业的文件控制程序,做标识或另行保存等,不得与在用有效版本混淆。

7.1.2  技术参考资料管理

供技术参考的资料大多数为文献资料,书籍、杂志、报刊和电子版的技术资料。这部分资料不属于标准、规范类,只作为辅助试验室技术人员工作的材料,拓宽知识面和帮助理解运用标准规范。对此的管理不必严格,保证完好,需要时借用即可。

7.1.3  外来文件管理

外来文件主要是指客户和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文件或技术资料。客户提供的大部分是对于混凝土及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大多以联系函或技术交底的形势体现。这是混凝土企业设计配合比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大多为产品说明书和应用案例之类,供混凝土企业在使用该产品时参考。这部分文件收到之后,应马上传递到有关人员,并将该资料作为配合比设计的附件,与配合比设计的原始文件一同装订保存。

7.1.4  企业内部技术文件管理

内部技术文件是指导试验室工作的作业性技术文件。一般包括配合比设计文件、冬期施工生产方案,专项技术方案等。内部技术文件是企业技术管理的要求,以书面文件的形势体现,重点在于试验室人员的执行和落实,因此,传递到责任人和具体操作者是关键。文件传递到试验室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将文件的要求传达,否则,很容易发生实际作业与要求背离的情况。

7.2  质量保证资料管理

质量保证资料的管理、归档应便于检索并准确。主要包括两大类:原材料和混凝土性能两类。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委托单、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进厂检验记录和报告应装订在一起、混凝土性能方面的资料整理包括试件的制作单、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等。保存的年限根据企业的要求,一般不小于三年,预拌混凝土质量证明书的保存年限应更长,因此涉及混凝土销售款回收时可能发生法律诉讼等事件,提供该资料的时间较长。另外,应建立混凝土质量保证台账,记录当批混凝土的所有基本信息,作为追溯的最原始依据。即时发生的质量保证资料应及时提供,并随当批运输车送达客户。28d补报到期后应及时补报。

8  配合比设计与技术创新管理

系列配合比的设计计算、试配、验证和审批是试验室配合比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试验室的基础工作,大多由技术负责人或试验室主任来完成。除对标准规范、客户要求之外,对混凝土的性能、状况和调整应有足够的经验。设计的方法有假定密度法、绝对体积法,采用水灰比—强度曲线确定对应的水灰比的方法在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是不适用的。因此现在的掺合料的品种较多,掺量不一,水泥的品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外加剂的功能越来越大。根据使用原材料的质量状况,采用经验法并进行验证和调整更为经济、实用。

对于技术创新来说,是试验室一项永远不能停歇的工作。混凝土技术在不断发展,市场需求在逐步提高。高强度、高性能、特种混凝土、特殊技术要求混凝土等都在开发之列,这是代表技术水平的一项工作,是企业技术储备的需要,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锻炼了人才,为企业赢得荣誉并抢占市场先机。

9  结束语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试验室发挥着技术和质量核心作用,试验室的管理水平提高,对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技术创新水平至关重要。根据地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人员、设备和管理机制方面改进管理举措,持续改进试验室的管理水平,将为建筑业提高优质的混凝土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公众号「砼话」,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砼话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