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之人与物的心灵感通

西医主要研究的是物质、有形的层面,可以对研究对象用手去抚摸,用眼去看,用身体去感受;而中医主要研究精神、无形的层面,往往需要通过主观的意识、思考去分析,去揣摸,用心去感受。而如果能将两者有效结合,必然有效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岩土病害处治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有形的坡体形态,展示的裂缝等,去仔细观察后分析表象下所隐藏的无形坡体脉动,继而探究岩土体的病症。

大地作为岩土体的载体是有生命的。它生病的时候要及时治疗,没病的时候要好好养护,最好是一生平安,直至在使用年限内无疾而终。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坡体表面所展现的有形病害形态,而对岩土体中隐藏的应力场、渗流场等无形的病害形态偏于忽视。这是我们习惯于采用直观感觉和受限的意识去对待事物,而没有采用深层的思考和逻辑去分析事物本质,没有用心去感通岩土的病体。

这种与岩土病体之间的心之感通,往往是无法通过语言来传递的,而是在长期的磨炼中心灵与意念的感应。这种感应里面包含了对岩土病体的无以言表的直觉,是我们从事岩土工作时必不可少的心电感应。正如学习语言时的语感直觉一样,我们在它的冥冥之中的指引之下选择合适的答案。

记得多年在一起国外的滑坡的现场调查中,笔者通过认真的”望、问、闻、切“,直觉告诉滑面应在地下以下13m左右,事后的勘察完全验证了我这种直觉的正确性。

当然,这种对岩土体的直觉,是在长期的岩土工程实践中通过血水和汗水一点一滴中积攒起来的,直至打通周身经络之节而与大地产生心与心的交流。正如观音菩萨净瓶中的甘露初期的积攒是那么的艰辛,但只要虔诚的修行,假以时日而顺其自然,一旦打通任督二脉,他的修行便可一日千里。作为岩土工作者,我们一定加强内在素养的锻炼,加强内心的感受与大地脉动的交融,把岩土体的病害放在时空的架构里思考,做天人相应,问题解决起来也就顺畅多了。

这种与岩土大地的感通,是从心底里发出的。但我们的这种感通须从合适的原点出发,否则在学习、积攒的过程中在不同的老师传授,在不同的书本的教导下,就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标准答案,而这些答案可能是矛盾的。因此,在这种感应每一滴的积攒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让一切静下来,让燥热的心灵得到清新,让自己混乱的大脑得到梳理,摒弃外界一切杂乱的干扰,让你的空间与时间安静下来,去认真的收集每一滴与大地的感应之露。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都秉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岩土工作者用心了解万物,要用整体和谐的理念去感受万物。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岩土工作者的有形的感觉或无形的感通,都要与大地建立信息的沟通。

遇到看不懂,想不通的事物可以暂时放在心里,多品味,多体会,造成千万不可自认为不科学,不合理就把门关上。这样只会让我们停留在事物肤浅表面,永远不能理解事物的深层本质。没有人拿着枪顶着逼我们马上表态、站队,我们有的是时间去领悟。我们要打开心扉,虚掉自己的心和脑,勇于接收新鲜的事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面看待问题,深层看待问题能力。

我们学习岩土工程,不仅仅是学习有形的理论,还要把我们的心房彻底打开,去感受无形的大地呼吸。只有这样,岩土工程方可实现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实现理论与经验的融汇。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感受大地脉动,用心与心的交流去解决岩土工程中纷繁复杂各种问题。

 

本文来自公众号「悠游2019」,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悠游2019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