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方法

 

混凝土以其能配制从C10C100以上的强度能浇筑进任何形状尺寸的模型并能用钢筋、纤维直至预应力筋进行增强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道桥、涵洞、海港、空港直至海上采油平台原子反应堆等所有土建工程。
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世界各国曾有无数工程技术人员对混凝土配制的技术进行研究索取得相当丰富的经验许多国家的相关标准中也曾针对某些情况提出过若干配制参考数据。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掺用若干种粉状矿物掺合料加水和外加剂配制成的胶结材浆体将散落的砂、石拌和均匀浇筑在梁、柱、板等各种模型中牢固地粘结成一个整体的工程材料。混凝土在配制生产过程中除要求水泥基胶结材浆体本身均匀外还要求通过搅拌将每个砂、石颗粒用浆体包裹分割开来再通过振捣等施工工艺使砂、石获得最紧密的堆积被胶结材牢固地粘结在一起。

 

泵送大流动性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还要求胶结材浆体有足够的粘性和流动性施工时能将砂石均匀悬浮在胶结材浆体中。混凝土在生产搅拌过程中会由砂、石带进一部分空气由于耐久性的要求还会通过掺入引气剂引进一部分气体。因而混凝土是一种含多种原材料含固、液、气三相的多元多相水泥基复合材料。

为此设计配制优质混凝土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混凝土由胶结材浆体(胶结材++减水剂)体积、空气体积、砂体积、石体积四部分组成应按这四部分体积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关键组分因此应首先按施工工艺及强度、耐久性要求尽可能科学合理地选定水泥品种、水灰比(水胶比)单方水量与高效减水剂品种、用量以及掺合料品种、用量配制出适用的胶结材浆体

(3)所有砂、石和粉状固体颗粒应有最密实的堆积

(4)新拌混凝土必须具备施工工艺要求的施工性能

(5)混凝土浇筑后经振捣、养护等工艺应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各种性能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渗、抗冻融等性能。

本文主要就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方法加以论述。

 

2设计符合要求的胶结材浆体

普通混凝土从施工工作性可区分为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小于10mm)、低塑性混凝土(坍落度1040mm)、塑性混凝土(坍落度(5090mm))、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100150mm)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60mm)五种类型。干硬性混凝土浆体只要将胶结材与水混合均匀即可低塑性和塑性混凝土浆体则应适当添加塑化剂或普通减水剂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浆体则需要添加高效减水剂并在胶结材中掺含大量玻璃微珠的粉煤灰组分以利于施工和易性。各种类型混凝土依据施工工艺及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可适当添加矿物掺合料。

鉴于混凝土为工程结构材料混凝土配合比除考虑施工工作性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结构强度、耐久性要求进行设计。为此首先应按强度等级选定适宜的水泥品种与水灰比同时按施工工艺要求设计单方水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减水剂品种、用量再按施工工艺和硬化混凝土耐久性要求选择掺合料品种、取代水泥量等以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水泥基胶结材浆体。

在高效减水剂广泛应用的今天混凝土单方拌和水量在水胶比大于0.5不宜多于190kg在水胶比小于0.4则宜以配出的胶结材浆体量不大于0.36m3(自密实混凝土不大于0.4m3)以及施工工艺要求设计单方拌和水量同时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高效减水剂品种、用量。

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采取大量掺用工业废渣减少水泥用量的原则矿物掺合料取代水泥量不宜低于50%。配制出的胶结材浆体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粘性。

浆体流动性大小主要与高效减水剂的性能、掺量以及单方水量大小相关浆体的粘性则与胶结材粉体数量、水胶比和外加剂性能相关。宜按施工工艺要求对浆体的流动性和粘性适当调整。

3按堆积密实原则设计单方砂、石量

在设计出符合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施工工作性要求浆体的基础上在每m3混凝土中除去浆体体积和空气体积外剩余部分便是砂、石体积。如前所述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所有砂、石及粉状固相颗粒应有最密实的堆积。怎样才能获得最密实的堆积呢方法有二。一是种著名的富勒氏连续级配理论其方程式如式(1)

《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方法》- 投稿作者:砼话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另一种获得密实堆积的方法为间断级配以间隔三个以上筛号的小颗粒填充大颗粒空隙。

鉴于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的石子最大粒径多为25mm20mm。笔者经反复多次试验最大粒径为25mm20mm的石子如按表内两级配复配空隙率均可降至38%以下如按三级配、四级配复配则空隙率可降至36%以下。

鉴于砂、石来源与材质不同在配制混凝土不宜用与石子统一的连续级配要求砂子一般均用砂率表述砂、石配合关系。

石子最大粒径为25mm的普通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40%石子最大粒径为20mm的普通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45%。但由于最大粒径为25mm的石子用(1)式计算的密实堆积状态的砂子偏粗比粒度为4若换用比粒度为5的偏粗中砂则砂量变为39.9×4/5=31.9%加上石子的60.1%砂石合计为31.9+60.1=92%则砂率变为31.9/92.0=34.7%较原计算砂率降低5.2%(5%左右)。同样(2)式计算的堆积密实状态的砂子比粒度为4.63已属于偏粗的中砂如改用比粒度为5的中砂砂率约降低2%

对于砂率日本建设省提出的“新RC计划”认为最大堆积密实度理论对于骨料比表面积与多余的起润滑作用的浆体数量的影响考虑得不够提出有利于新拌混凝土流动性的砂率降低值。

笔者经试验证明在胶结材量较多时适当减少砂率确有利于混凝土的流动性。表1为笔者探索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的部分试验数据。

《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方法》- 投稿作者:砼话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1的数据说明对于胶结材多的混凝土按堆积密实曲线适当减少砂率不仅有利于流动性而且有利于浆体与骨料的总体密实性在表3中体现为强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从堆积密实原则看水泥及掺合料粉体与砂石的堆积关系由于水泥S95磨细矿渣粉的粒径多在180μm之间一级粉煤灰稍细一些二级粉煤灰稍粗一些。如按d2=d1/2的筛孔缩减规律看胶结材粉体或浆体与砂、石混拌均匀也符合间断级配堆积密实规律。

综上所述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按强度、耐久性与施工工作性要求设计出合乎要求的胶结材浆体。有了胶结材浆体体积则在每m3混凝土拌合物中除去浆体体积和空气体积就是砂、石体积。然后根据石子最大粒径按堆积密实及有利于流变性原则选择合适的砂率即应得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4对堆积密实型连续级配的进一步研究

按前述规律通过反复多次试验与探索发现堆积密实型连续级配曲线(1)式不能涵盖各种类型混凝土的实际情况。经反复试验认为宜按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小于10mm)、低塑性混凝土(坍落度1040mm)、塑性混凝土(坍落度5090mm)、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100150mm)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60mm)五种类型分别建立适用的连续级配计算式。

前述(1)式适用于塑性混凝土的骨料连续级配。流动性混凝土的骨料连续级配则宜采用(2)式。

《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方法》- 投稿作者:砼话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通过用(2)(3)(4)(5)式计算石子最大粒径为25mm流动性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45%低塑性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31%干硬性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20%石子最大粒径为20mm流动性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50%低塑性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37%干硬性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24%

鉴于中、低塑性混凝土石子最大粒径有时用至31.5mm用同样方法计算得出石子最大粒径为31.5mm塑性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34%低塑性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27%干硬性混凝土的连续级配砂率约为15%

此前曾用(1)用最大粒径为25mm的石子采取经验上常用的胶结材量和用水量配制胶结材浆体并参照日本新RC计划降低砂率规律探求胶结材浆体与砂、石单方用量关系时计算如表2

《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方法》- 投稿作者:砼话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从表2的数据发现当砂率随胶结材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时粗骨料用量大体稳定在某一量值上。其规律是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愈干石子最大粒径愈大则堆积密实型连续级配所用的石子量愈多反之则石子用量愈少。

参照此现象将五种类型混凝土按堆积密实连续级配公式(1)(2)(3)(4)(5)进行计算。将525mm520mm石料分别按515mm1525mm以及515mm1520mm两个粒级复配计算出砂率与石子量关系如表3所示。

《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方法》- 投稿作者:砼话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3的数据给人们以启示从中得出了混凝土科学配合方面的一些重要信息和规律。

(1)不同类型混凝土、不同石子最大粒径的单方石子用量大体稳定在一定数量上。如要求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硬一些(坍落度小一些)可将单方石子用量较表3的数量稍增一些如要求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软一些(坍落度大一些)则可将单方石子用量较表5的数量减少一些。

(2)从表1的连续级配计算可以看出石子最大粒径为25mm粒径小于0.16mm的粉状颗粒占8%9%石子最大粒径为20mm粒径小于0.16mm的粉状颗粒占18%20%。故表3所列连续级配砂率均为低胶结材(单方胶结材量为250300kg)砂率随着单方胶结材量的增加砂率相应降低。不论是大流动性混凝土或其他任何类型的混凝土砂率都是随胶结材数量变化而改变的即使是干硬性混凝土也符合这一规律砂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3)要取得堆积密实效应粗骨料必须采取两个以上粒级混拌的方法才能使混拌后的粗骨料空隙率小于38%。表3将石子最大粒径为25mm20mm分别按2515mm155mm以及2015mm155mm两个粒级复合的比例列出。从表上数据看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愈软(流动性大)515mm较小颗粒石子用量愈多但只要在搅拌机进料口处按两个以上粒级复配即可配出级配优良的混凝土拌合物。

对此美国ACI211.1标准关于单方石子用量的规定可资借鉴。表4ACI211.1标准关于单方粗骨料体积的数据。

《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方法》- 投稿作者:砼话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以表4中两个数据为例用细度模数为2.8的偏粗中砂4中石子最大粒径为25mm单方石子量为干捣实体积0.67m3石子最大粒径为20mm单方石子量为干捣实体积0.62m3。美国的骨料均为规模化大生产粒形与级配均较好石子空隙率一般均小于36%。按空隙率为36%干捣实体积0.67m3相当于石子实体积0.67×(1-0.36)=0.429m3干捣实体积0.62m3相当于石子实体积0.397m3基本与表3中塑性混凝土的石子用量相当。若以此单方石子量配制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则石子用量太多若以此石子量配制路面用低塑性混凝土则石子量又太少。说明ACI211.1推荐的石子用量主要适用于塑性混凝土不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

日本JASS5也有类似推荐石子用量的数据(解说表4.4)此处不一一赘叙。

参照ACI211.1标准说明本文将国际上常用的富勒氏连续级配计算式发展为五个计算式以及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按不同类型混凝土与石子最大粒径先选定单方石子量而不采取固定砂率的方法是有利于正确设计优质混凝土配合比的。

另外通过多次拌和试验发现同样的砂浆量胶结材浆体多砂子少的砂浆较胶结材浆体少砂子多的砂浆有利于包裹分割较多一些石子。因此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当胶结材用量大于400kg/m3单方石子量可较表3的数据增加35L当胶结材用量大于500kg/m3石子用量则可增加510L

至于自密实混凝土我国《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和《自密实混凝土欧洲指南》明确规定石子最大粒径为20mm单方石子用量为280350L日本建筑学会《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指南》也明确规定单方石子用量为280350L但石子最大粒径可用到25mm。这些标准均规定胶结材(含惰性掺合料)的粉体体积不少于160L以确保胶结材浆体的粘聚性。均未规定砂率指标。因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同样是先根据结构物强度、耐久性和自密实施工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水灰比选择高效减水剂品种、用量和单方水量再选择掺合料(含惰性掺合料)品种、数量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浆体再根据钢筋间距和模板形状、尺寸选定石子最大粒径及单方用量进行试拌通过工艺性试验、调整后提出生产配合比。

5建议建筑工程混凝土粗骨料由名义上的连续级配改为多粒级复配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每年开复工面积以亿m2混凝土施工量也达数亿m3。而混凝土配合比却处于严重落后状况不仅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国内的水利、交通等行业。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的粗骨料多为三级配、四级配道桥工程混凝土多为二级配、三级配惟独建筑工程混凝土至今从南方到北方仍以连续级配的名义进行多粒级混合料的生产、销售。

事实上任何混凝土均不可能在骨料生产地拌制。粗骨料经过运输、倒运必定打乱了原来的级配。经倒运后的粗骨料不论大颗粒集中的部分或小颗粒集中的部分其空隙率均大于原级配从而导致所配制的混凝土不但谈不上密实堆积而且浆体忽多忽少极易离析泌水不仅影响施工性而且影响混凝土强度不均匀抗渗性、耐久性降低浆体搭配不稳定导致增加裂缝的几率。

鉴于国内建筑业的砂、石生产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规模化大生产多处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况而且多采用颚式破碎机石子粒形很差更谈不上科学的级配只能供应最大粒径为25mm或最大粒径为20mm名义上称为连续级配的混合石料。对于这种混合石料如果采取二级配例如525mm的混合石子在搅拌机进料口处改用515mm1525mm二级配520mm混合石料在搅拌机进料口处改用515mm1520mm二级配就不但可以配成级配良好的骨料而且基本达到最密实堆积的级配。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大大改善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不稳定的一个重大病害也是针对我国建筑业砂、石生产落后方式的一剂良方。

笔者曾访问过一些混凝土公司对目前这种520mm525mm混合料对混凝土质量的不利影响均感头疼若将供货石子改为515mm1520mm1525mm三种规格搅拌站料场布置并不困难而对混凝土质量则有较大的改善。至于砂、石生产商则完全可以按规定规格生产、供货不存在任何困难。

为此建议通过修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明确规定石子最大粒径大于20mm必须用两个以上粒级复配以改变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落后于水利、交通、市政工程的现状。

6结语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混凝土配合比主要是水泥、砂、石和水的比例而且当时施工的基本上都是低塑性混凝土水灰比为0.61.1因而配合比问题比较简单由料斗计量改为重量比已是一大进步。

随着高效减水剂的诞生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水灰比逐渐降低的过程中以大量掺合料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的高性能混凝土随之出现。进一步发展出现自密实混凝土影响混凝土配合比规律的因素较前复杂多了。今天来思考混凝土这种多元多相非匀质水泥基复合工程材料的配合比问题主要注意力应放在胶结材浆体与砂、石的关系上重点则在于配制出符合施工工艺要求同时符合硬化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胶结材浆体。同时必须重视高性能外加剂对于水泥、各种掺合料的适应性和减水性能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单方用水量。随着单方用水量的确定水泥、其他掺合料用量随之确定即可配制出符合混凝土诸多性能要求的胶结材浆体。这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重要的一步。

对于堆积密实性原则笔者经过反复探索研究将国内外常用的富勒氏连续级配计算式按不同类型混凝土建立为五个计算式是本文的创新应有利于合理设计优质混凝土配合比。

总之合理设计优质混凝土配合比首先要根据结构物强度、耐久性与施工性的要求设计胶结材浆体其次按环境与耐久性设定空气量。在胶结材浆体体积与空气体积确定后剩余的空间便是砂、石体积再根据堆积密实原则针对不同类型混凝土与石子最大粒径提出建立的五个连续级配计算式求得最适宜的单方石子量。基于混凝土拌合物的堆积密实性与流变性的规律砂率必然随胶结材浆体量的增减而变化通过本文论证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不宜以砂率为主导参数而宜根据不同类型混凝土和石子最大粒径按堆积密实原则选用适宜的单方石子量。这样除去胶结材浆体体积、空气和石子体积便是砂子体积。

依据堆积密实原则砂子宜用比粒度为5(相当于细度模数2.63.0)的偏粗中砂如用不同细度的砂可用比粒度计算出增减砂子数量相应适当调整石子用量。另外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中许多试验的结论认为骨料表面吸附水分不参与水泥水化故欧美等国家标准均规定以自由水与水泥用量之比为水灰比许多国家规范均要求测砂、石吸水率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来自公众号「砼话」,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砼话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