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或偏小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是生产控制的重要指标,坍落度过大过小都不利于混凝土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造成混凝土坍落度偏大或偏小的因素很多,既有原材料的因素,也有人为控制的因素和机械设备的因素,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造成混凝土坍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要获得满意的混凝土坍落度,必须了解造成坍落度异常的原因,才能根据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的放矢。

一、混凝土生产坍落度偏大或变大

(一)产生的原因

1)用水量或外加剂减水率变大

1.砂石含水率增大,生产时对砂石含水率扣除不到位;

2.砂石含泥量(或者含粉量)降低,混凝土生产时所用砂石含泥量(含粉量)小于试验砂石含泥量(含粉量),对外加剂吸附量减少;

3.水泥、粉煤灰等胶凝材料与外加剂相容性改善,外加剂减水率提高;

4.水称或外加剂称计量不准确,造成用水量或外加剂用量增加。

 

(2)外加剂方面的原因

1.配合比设计时,外加剂掺量偏高;

2.外加剂减水率提高;

3.外加剂保坍组分用量偏大,保坍性能好,生产时坍落度满足要求,达到工地混凝土坍落度偏大。

(3)砂石原材料变化

1.砂含泥量降低,吸附外加剂量降低;

2.砂细度模数变大,或石子粒径变大;

3.水泥、粉煤灰、矿粉等胶凝材料需水量降低,与外加剂相容性变好。

(4)其他原因

1.气温降低,水泥水化速度慢,外加剂中的缓凝组分发挥作用效果增强;

2,搅拌时间短,在搅拌机内没有搅拌均匀,外加剂的作用效果未发挥完全,从电流表及电压表观测、判断混凝土坍落度合适而经过罐车一路搅拌,到达交货现场时增大,尤其是缓释型外加剂更明显。

(二)采用的对策

(1)及时检测砂石含水率,尤其是新进砂和降雨后生产用砂石;增加含水率检测频率,按照实际含水率调整生产用水量。对于堆放一段时间的砂,砂子底部含水率较高,上料时不可托底铲取。

 

(2)含水率变大,含泥量减小,降低生产用水量或外加剂掺量。

(3)砂细度模数降低,石子粒径变大时,降低用水量或外加剂掺量,适当调整砂率,调整粗骨料级配。

(4)若由于冲量设置值不合适,可进行修改,若由于传感器故障,需要更换传感器,若认为误操作,则改正。

(5)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好时,降低外加剂掺量。

(6)降低外加剂掺量,减少保坍组分或缓凝组分的用量或更换缓凝组分品种,调整外加剂配方,或适当降低混凝土初始坍落度。

(7)气温降低时,适当降低外加剂掺量或减小混凝土初始坍落度。

(8)延长搅拌时间,尤其在应用聚羧酸外加剂和生产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时。

二、混凝土生产坍落度偏小

(一)常见原因

(1)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

1.C3A含量较高,或石膏与C3A的比例小,或石膏与C3A溶解速度不匹配,碱含量高;

2.水泥中石膏偏高或或石膏与C3A的比例大;

3.使用硬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等作为水泥凝结时间调节剂造成的与外加剂相容性差;

4.使用温度偏高的新鲜水泥,对外加剂吸附增加,水化速率较快。

(2)其他原材料造成的外加剂相容性差

1.砂石含泥量变大,砂细度模数减小,砂石含水率减小,或骨料吸水率增加;

2.机制砂中含有絮凝剂,造成混凝土坍落度变小;

3.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增加,造成混凝土用水量增加;

4.使用搅拌废水,造成外加剂适应性变差。

(3)外加剂方面的原因

1.外加剂质量波动,减水率降低;

2.外加剂保坍组分掺量偏低,或保坍效果不良;

3.配合比设计时,外加剂用量偏低,或设计出厂坍落度偏小。

(4)其他原因

(1)气温升高(包括所能接触的如材料存储仓、搅拌车罐体、泵管、模板)导致水分挥发量大,水泥水化速度加剧,尤其是夏季的高温时段,外加剂中的缓凝组分发挥作用效果不显著;

(2)混凝土运输距离较远,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

(3)计量超差。

(二)常见对策

(1)提高外加剂掺量,适当补充SO42-,增加缓凝剂用量,使用硬石膏作为水泥调凝剂时,避免使用木钙或糖钙。提高外加剂掺量或调整外加剂配方。

(2)及时检测砂石含水率,尤其是新进和露天堆放一段时间后的生产用砂石,表面较内部含水率低或夏季高温暴晒及风干。增加含水率检测频率,按照实际含水率调整生产用水量。

(3)提高外加剂掺量,增大出厂坍落度控制值,并尽快调整外加剂配方,提高保坍组分的用量或更换缓凝剂品种。

(4)坍落度损失过大时,提高外加剂掺量,或保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用水量。

(5)若由于冲量设置不合适,可进行修改,若由于传感器故障,需更换传感器,若人为误操作,则改正。

 


本文来自公众号「砼话」,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砼话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1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