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

 

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要合理,必须考虑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均匀性、经济性、耐久性和适用性。为使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影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从而使整个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以达到减少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原材料、施工环境、结构部位等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1.1 和易性原则

和易性原则是指在每一阶段新拌混凝土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基本准则。它的具体内涵包括流动性、黏聚力、保水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遵循和易性,这是设计者常常忽略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互惠原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的标准很难被轻易地定义,但是它的含义需要在不同的试验中单独地加以衡量。在测定流动性时,一般采用坍落度测试,而粘性和持水率则主要依靠经验。该评估方法缺少科学性,往往会对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仅有极少数的学者从实践上对互惠原则的运用进行了讨论。在具体的设计中,要使设计人员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互惠原理。

1.2 配制强度适应性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达到目标强度等级的问题。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和结构中,其强度的设计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时,由于材料原理、生产工艺、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别。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应先在试验室内确定各种设计方案的配比,再加入实际的影响因子。通过对试验方案的调整,确保所配制的混凝土达到《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2010 的要求,使其达到工程使用要求。

 

1.3 耐久性

改善不同工况下的混凝土耐久性是改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不断扩展,混凝土结构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而极端天气、水位升降、化学侵蚀等多种不利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显现。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从原材料着手,强化设计,以确保其耐用性。采用多种掺合料,可使混凝土在不同工况下的耐久性得到较大改善,从而为改善整体工程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 经济性原则

只有满足以上三条原则,才能使经济原理得以实现,也就是在各项技术运用达到相关规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混凝土的整体造价,以增加经济效益,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做到既要做到以科学的比例降低工程造价,又要尽量降低工程后期的运行管理费用、降低运行风险、降低工程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以达到提高工程运行效益的目的。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2.1 原材料

(1)水泥强度。大量的混凝土配方例子显示,随着水泥强度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是一种与水泥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另外,在不改变水泥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增加水泥的掺入量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是有利的。

(2)砂率。砂率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砂量的确定要依据工程的要求和施工技术。为避免混凝土强度的大幅改变,保证所配制的混凝土充分符合工程需要,必须对胶凝材料的用量进行适当的控制。

(3)水胶比。在混凝土配制中,水胶比过高会使混凝土中的水泥等粉状物含量下降,使粉体间的空隙变得更大,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如果将这些混凝土用于工程,将会造成建筑物的显著的变形。相反,当水胶比例越小,水泥等粉状物粒子之间的间隔就越小,就越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致密性。

(4)掺和料。矿渣粉、粉煤灰及其它掺入剂是目前常用的混合料。合理地应用于混凝土配方,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水化热速度,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掺入剂中含有一定的活性组分,能对混凝土的后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其强度和使用寿命。

(5)骨料。在混凝土集料中,荷载转移是其最基本的作用,但在选用骨料时,必须从工程实际需求出发,保证其合理、科学化。否则,增大的荷载压力不但会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而且会对其耐久性、强度、变形能力等造成负面影响。

(6)外加剂。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可以对混凝土强度进行适当的调节。若将早强剂掺入混凝土,则能明显地加快其硬化速率。因此,在维修项目中,施工单位往往会优先选用早强剂。通过添加适当的缓凝剂,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凝土的水化速率,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构件裂缝。通常,缓凝剂的应用是在高温或大体积混凝土的长途运输中。在建筑施工中,减水剂也是一种常见的外加剂。该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但必须保证水泥用量不能降低,必须控制用量。在有防水要求的结构部位,混凝土中加入防水剂,当水泥凝结硬化时,随之体积膨胀,起补偿收缩和张拉钢筋产生预应力以及充分填充水泥间隙的作用,达到混凝土抗渗防水的效果。

2.2 环境

所谓环境,就是在混凝土准备区内的空间状况,以及温度、湿度。在强风、高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混凝土的制作,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高温、强风的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较快。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将不能得到保障,从而造成构件的变形和裂缝。要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就必须按实际情况适当地提高用水量。若采用低温、极寒的方法制作混凝土,会使混凝土的水化速率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从而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裂性。因此,在水泥中加入适当的防冻减水剂、粉煤灰掺入水泥中,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泥的水化热,从而达到减小后期硬化时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可能性。

2.3 结构部位

建筑工程中,柱、板、梁的作用是不同的,它们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建造时,不能采用同样强度的混凝土。总体而言,楼面及支承梁比立柱的强度较低。在桥梁工程中,既有桥台又有桥墩,两者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异,所以采用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减少水胶比,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既要考虑水泥强度(通常是1.52 倍),又要考虑级配较好的连续级配集料和中粗砂,以保证结构的强度,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4 其他方面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之外,混凝土的浇筑操作、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都会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有一定的影响。若要长途运送混凝土,不但要使汽车平稳行驶,还要有安全保障。若采用泵送法输送混凝土,则必须保证其包裹性及流动性与设计要求一致。在确定了泵送模式后,为了减小混凝土的阻力和改善流动性,必须采用不同的砂率或加入泵送药剂。另外,不规范的浇注工艺会使混凝土的配合比性能下降。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清楚地了解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和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策略

3.1 掌握多种类型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要求

工程施工技术条件的掌握,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先决条件和依据。为此,设计者必须了解工程的相关资料,如构件尺寸、钢筋间距、工程要求的强度等级等,并根据这些资料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水泥种类和集料种类粒度。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在设计配合比时,应先了解其施工工艺,再根据其强度等级、坍落度、初凝时间等因素,再进行合理的配比设计,并进行持续实验。在此阶段,不仅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而且要合理地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同时要注意加大粉煤灰、矿渣粉用量,减少水化热,降低经济成本,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搅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粉体颗粒大小、膨胀剂、外加剂等进行不同的实验,得到最优的配比。在设计路面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着重考虑塌陷程度,并以大颗粒石的掺入量作为控制目标,以保证其耐磨性能符合有关规定。

3.2 总结和统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数据信息

首先,必须弄清配制混凝土所需要的原材料和性能参数对配制效果的影响。再按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的计算,最后编制出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书。按照计算书中有关规定,将水胶比例的波动幅度限制在±0.05 以内。在试验期间,应对流速、抗压强度、凝结时间、抗渗、抗冻等各项参数进行详细的记录。在试验完成后,对各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按设计要求确定了最优的配比,并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以保证施工安全、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3.3 结合施工实际严控混凝土生产过程

(1)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品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原料进入工地前,应对其进行质量检验。若出现不良原材料,必须及时进行替换,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使其工作性能下降,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在配制混凝土时,要按砂砾的含水率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免由于不能及时地调节水分,使混凝土的水胶比例发生变化,进而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注意检测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和碱含量严格检测控制混凝土原材料中砂石、外加剂、水泥等原材料氯离子和碱含量。如果混凝土中氯离子超标,钢筋必然会被腐蚀。混凝土中碱含量超标,发生碱集料反应,混凝土膨胀破坏。混凝土配制时,水泥、水量的使用不能太过随意,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配比,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混凝土强度。

结束语

综上,混凝土的配比与整个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的配比对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相关部门要从原材料、施工环境、结构部位等方面对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具体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从而达到最佳的配合比设计,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和后期的使用安全。

 


本文来自公众号「砼话」,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砼话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