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m黄土高边坡设计优化

黄土高原降雨量小而植被稀少,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进行工程活动时应尽量减小大填大挖,力求保护环境。而黄土由于垂直裂隙发育,在合理设置截排水工程的基础上,坡体的稳定性往往较好。

因此,工程边坡设置时宜尽量分级设置较陡的坡率和合理的平台,切忌曲解黄土边坡的“宽平台,陡坡率原则,以及黄土地区不能设置锚索和锚杆工程的误解。防止出现一味的利用黄土边坡的自稳性而忽视边坡的工程锚固,导致“剥山”式的边坡的出现,造成环境破坏严重,工程规模巨大,后期养护困难的不合理设计。宜尽量有效辅以有效的加固防护工程,有效降低边坡开挖高度,减少坡体的土方规模,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品质。

某黄土地区高速公路修建地通过山前黄土斜坡地带,自然坡度约为33-51°,自然植被稀少。黄土为第四系晚更新统黄土(Q3eol),呈褐黄色,稍湿,稍密,孔隙发育,土质较均匀,切面粗糙,具有湿陷性,局部含有少量的粉细砂及白色菌丝状钙质条纹,厚约67m,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25KPa。由于受到常年降雨和地表汇水的冲刷、侵蚀,导致坡体上黄土冲沟、黄土碟、黄土井、黄土陷穴等形成的“黄土喀斯特”地貌发育,自然斜坡状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斜坡区地表水不发育,仅在降雨时有地表汇水,黄土裂隙发育,有利于垂直下渗,。但在路堑边坡影响区内无地下水发育。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为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

设计阶段技术依据黄土自稳性好,以及黄土边坡的“宽平台,陡坡率原则和黄土地区不能设置锚索和锚杆工程理念,采用1:0.5的坡率和宽8~16m的平台,各级边坡设置高度8m。采用圆弧搜索法分析后,在坡脚设置一排截面为2×3m@5m,长20m的普通抗滑桩“固脚”,形成了高152m的高大边坡。其中抗滑桩悬臂长8m,锚固段长12m。

《152m黄土高边坡设计优化》- 投稿作者:悠游2019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图1 原设计工程地质断面图

从设计断面看,该方案所采有的坡率与原自然边坡近于平行,为典型的“剥山皮”式边坡设置,导致形成过高的工程边坡,造成环境破坏严重,工程规模巨大,后期养护困难,须结合地形地貌,结合锚固支挡工程合理设置坡率,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从而有效提高工程品质。

基于此,结合工程区自然斜坡多存在高约12m左右的稳定陡坎现状进行工程地质类比,决定在坡脚设置抗滑桩固脚收坡的基础上,在桩后设置陡坡率结合锚固工程在收坡,即利用高边坡“固脚强腰”的原则合理设置坡体加固防护工程,从而在确保坡体的稳定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程造价,保护环境和提高设计品质。

基于此,依据工程经验、区内经验和合理的土工试验,在合理设置坡体参数的基础上:

1、在坡脚设置一排截面为1.8×2.6m@5m,长19m的锚索抗滑桩“固脚”,其中抗滑桩悬臂长10m,锚固段长9m。桩体上设置2孔拉力为500KN/孔的预应力锚索。

2、桩后边坡采用每级高10m、1:0.5坡率开挖后,设置锚固工程加固。其中:

1)二级边坡设置长22~29m长的框架锚索,与坡脚锚索抗滑桩共同确保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并达到高边坡“强腰”的目的;

2)三级与四级边坡分别设置长12m和9m的框架锚杆,确保三、四级边坡的稳定,达到兼顾边坡的局部稳定性目的。

这样设置锚固工程的好处是不但有效确保了坡体与各级边坡的稳定,也可利用框架对坡面的分割有效提高了坡面的防冲刷能力,也利于后期植被的种植或工程绿化。

3、坡口线外侧设置环形地表截水沟,截排坡后来水而防止进入边坡区。

此外,考虑到区内降雨量较少,故只在一级和三级平台设置平台截水沟,对坡面汇水进行截排。

《152m黄土高边坡设计优化》- 投稿作者:悠游2019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图2 优化后的工程地质断面图

经此优化后,边坡最大高度由152m大幅降低为38m,工程造价约为原方案的30%,工程品质大幅提高,是一个相对更优的工程方案。
从以上工程案例分析可以看出, 黄土地区高边坡的设计, 宜依据地形地貌、黄土性质等进行综合分析。 依据固脚强腰、 兼顾整体与局部的高边坡加固理念有条件时应采用陡坡率有效减小边坡高度,使工程与自然和谐,减少植被破坏和后期黄土边坡的养护成本。也就是说, 黄土地区高边坡切忌“一刀切”式地设置宽平台、陡坡率, 也不宜过于担心锚索的锚固力而限制或取消其应用, 而应依据合理的工艺设置锚索、锚杆工程确保黄土边坡的稳定。

 

 

 


本文来自公众号「悠游2019」,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悠游2019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