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思:关于带托板无梁楼盖重力荷载代表值下承载力验算的一些商榷


▲素材:结构工程师综合……与工程案例分析(选段)

 

就本书中关于带托板无梁楼盖重力荷载代表值下承载力验算的相关内容,段老师给出一些非正式的看法,旨在较为准确的在宏观上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逻辑和做法。由于水平有限,讨论内容可能在表达方式和知识准确性方面有不妥之处,欢迎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1、分析补充设置托板是无梁楼盖提高柱冲切承载力的有力措施,但是工程项目柱距有密疏之分,荷载有大小之别,托板尺寸也是厚薄不等。对于带托板板柱结构中的楼盖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是整块薄板在板柱节点区附近加厚用于提高板柱节点附近的抗冲切承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整块厚板在非板柱区“掏”薄用于减轻楼盖的自重。所以基于后者的认识,整块等厚度板在板柱节点处需要验算重力荷载代表值下非顶部贯通钢筋的承载力,变厚度板在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没有足够富裕度的情况下(结构抗力略大于荷载效应,但达不到明显大于荷载效应),同样是需要验算重力荷载代表值下非顶部贯通钢筋的承载力。只不过这里的非顶部贯通钢筋除了可以包含薄板的贯通底筋,还可以包含满足锚固要求的托板底筋。

所以,我们认为施工图审图专家的技术回复是有一定道理的,甚至对于柱距较稀、荷载较大且托板较薄的项目,验算也是有必要的。仅仅是该文件没有详细要求托板钢筋的考虑细节而已(符合锚固要求)。并非如素材所言设置了托板就不用验算,甚至对于带托板的无梁楼盖验算就是误解一说。

 

 

▲图一:无梁楼盖冲切破坏
 
2、概念突破现在由于设计多样化,构件多元化,结构经济化的存在,很多结构概念需要不断被突破。究其原因就是构件尺寸的非常规化导致原有常规化尺寸建立概念受到挑战,下面也举个类似例子:
比如梁板结构是否就一定不需要验算柱对于楼盖的冲切?现在很多程序就是这么判别,只要设置了梁,冲切验算就自动不算了。实际上有的项目板很厚,梁很矮,这时候就可能需要验算冲切。梁的刚度无法明显大于板而使其无法近似作为板的不动铰支座(注:连续板的中间节点,在结构力学中,这情况可不是铰节点,而是支座为铰接楼板为刚接,整体为组合节点)。但是由于我国结构概念中就是把突出板的线型构件称之为“梁”,尽管在教学中都是要求梁简化成为板的不动铰支座,即隐含梁的刚度比板明显大美国的结构设计概念和教学中,对于不满足梁刚度要求的线性楼板突出物称之为“肋)。所以当出现这种达不到刚度要求的、板厚和梁高差异不是很大的梁时,冲切验算极有可能是有必要的。

 

3、诉诸权威谬误:规范编委、行业专家的观点仅仅只能作为原理的佐证,而不能跳过原理而作为论点的直接评判。如果论证者自己的没有较为完整、清晰且符合逻辑和事实的原理表述,仅仅用专家或者编委的说法强行证明自己的论点合理,这个在逻辑学中被称为“诉诸权威”谬误。合理的证明逻辑是:论证者提出看法←清晰、完整且符合逻辑和试试的原理直接佐证规范编委、行业专家的观点辅助佐证

以往有些同行经常会抛出“人家某某专家在行业干了几十年了,这个问题难道还没有你认识的透彻?”、某专家都在某某大院干了这么多年了,这个问题难道他不知道?……这些都是对逻辑学无知的话语,跳出原理,迷信专家。

所以,我们认为素材中并没有彻底地讲清楚带托板的无梁楼盖为什么就可以不用验算,仅仅略微提及到托板有底部钢筋的有利因素,而后就用《抗规》问题解答的观点强行证明有托板的无梁楼盖不需要验算,也是间接犯了“诉诸权威”谬误。


本文来自公众号「结构微理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结构微理论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