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合物的几种常见现象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时常变化,原材料质量的波动常常引起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波动。引起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变化的原因很多有时也很复杂,现列举一下几种,供大家讨论,说的不一定对,请大家指导,以便共同进步。

混凝土拌合物泌浆、泌水

原因分析

混凝土拌合物发生泌浆现象,可能是外加剂用量偏大,砂中0.315颗粒含量不足。若稀浆淌出边缘30㎜以内,属于轻微离析,若稀浆淌出边缘100㎜以上,属于严重离析。

处理方法

(1)当出现泌浆现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外加剂掺量0.2~0.3%后,进行试验查看有无改善。

2)检测砂中粒径小于0.315mm的颗粒含量,一般来说砂中粒径小于0.315mm颗粒含量不宜小于15%,中低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控制在20%为宜。砂中细颗粒含量不足时,可以复配细砂使用或提高砂率或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几种手段单一使用或同时使用。

3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引起的泌浆现象,可以查看一下混凝土拌合物的经时损失。若属于轻微或中等离析时要看半小时的坍损情况,若半小时后经拌合坍损较大,离析泌浆就会自然消失;若半小时后坍损较小,但泌浆很轻微时,再看1小时的坍损及和易性情况,若效果较好,说明此掺量可用或适当降低掺量

 

混凝土拌合物石子量过多

原因分析

河砂中卵石含量增加,生产时配合比没有及时调整,造成生产配合比中砂率降低,砂浆不能包裹石子,粘聚性差。或砂的细度模数增加,细颗粒减少,混凝土粘聚性变差造成石子外漏。

处理方法

抽取生产用砂砂样品,检测粒径大于4.75mm的卵石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混凝土生产配合比中碎石用量。由砂细度模数突然变大引起的情况,条件允许时使用细砂复配使用,若无细砂时,可以考虑增加砂率,增加胶凝材料用量等方式改善。

(三)混凝土拌合物包裹性不好

原因分析

(1)外加剂与水泥或者其他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差,或外加剂用量偏大,或用水量偏大;

(2)砂子细度模数偏大,粒径小于0.315mm的颗粒含量不足,砂率较小;

(3)砂石骨料中含水率偏大生产时用水量调整不及时,造成实际生产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偏高;

4)粗骨料空隙率增加;

(4)混凝土拌合物浆体量不足。

 

处理方法

(1)在外加剂中复配引气、增稠组分,调整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料的相容性请外加剂厂调整配方再试,或找其他厂家的外加剂样品再试。若是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可调换水泥或外加剂再试直至合适。

(2)复配细砂,调整细骨料细度模数,或增加砂率

(3)减少外加剂用量或用水量

(4)在保持水胶比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胶凝材料用量,增加浆体体积。

5)对粗骨料进行复配降低空隙率,或提高砂率并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

(四)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偏小

原因分析

(1)砂的含水率变小造成混凝土生产用水量降低

(2)高温、新鲜水泥需水量大,对外加剂吸附量增加,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降低

(3)是粉煤灰质量较差,需水量偏大

(4)外加剂与水泥其其他原材料适应性差,或外加剂本身发生质量波动

(5)骨料中含泥量增加或吸水率较大的骨料含量增加(如粉化、风化颗粒或页岩)。

处理方法

(1)察看砂含水率情况,若是偏小,可增加5㎏/m3用水量;若是过小,可增加10㎏/m3用水量;

(2)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与外加剂相容性,如温度过高的新鲜水泥,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外加剂掺量0.1%~0.4%;

(3)若粉煤灰或其他矿物掺合料质量差造成需水量增加,可以调整配合比或适当增加外加剂的掺量;

(4)当确定是吸水率偏大的骨料的页岩或含泥量造成的坍落度偏小时,也应适当增加外加剂的掺量(增加掺量要通过试验确定),调整配合比或更换原材料

5)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差或减水率偏低,联系外加剂厂家解决或更换外加剂厂家。

(五)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过大

原因分析

(1)砂石含水率偏大,生产实际用水量偏高

(2)混凝土运输车罐筒内没有排净污水所造成

3)检测主机计量设备不精确(如水称、外加剂称)。

处理方法

(1)检测砂石实际含水率,合理调整生产配合比

(2)运输车在进站装料前必须反转罐筒排净污水(若罐内有污水,出厂检验时都不易发现)。

3)定期检测生产设备计量系统,确保精确。

(欢迎大家留言指导)

 

 


本文来自公众号「砼话」,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砼话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