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你只有知道一个知识什么时候失效,才配拥有这个知识。

 ——  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厦门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
——美峰体育公园
©HLAND
       01     案例概况
 这是一个33层的高层剪力墙住宅,建筑总高度约97m,标准层层高2.90m,带一层地下室。
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特征周期为0.45s,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
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80kN/㎡,地面粗糙度为C类。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原扩初方案模型
原扩初方案的标准层平面如下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原扩初方案标准层
户型一梯六户,平面总长度48.8m;宽度最薄处6.8m,最宽处15.3m;局部细腰处楼板宽度仅为3.5m。
程序提供的等效长度为44.93mm,等效宽度为11.61m,等效长宽比小于4。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标准层等效尺寸
由于基本风压大,上部结构主要控制工况为Y向风荷载。
原方案Y风向的层间最大位移角为1/1014,刚度控制较为出色。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Y风下层间位移角指标
Y向考虑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下的扭转位移比如下图所示: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Y+ 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Y- 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可以看到,负Y向的层位移与层间位移下的扭转位移比高达1.40以上,各层双向位移比均超过1.2,需要下大力气才能把指标控制下来。
       02     控制思路
 对于任一结构,考虑偶然偏心工况相当于将各楼层的质心强制偏移一定距离。
其作用是,在结构承受单向地震作用基础上,于结构各层的刚心位置叠加上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附加扭矩。
附加扭矩大小与地震作用大小相关,也与质心偏移距离长短有关。
而质心偏移距离则完全取决于垂直于地震方向的房屋建筑物总长度。
这是因为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各层偏移值可定为该层建筑总长度的5%。
结合前文案例不难看出,由于平面总长度远大于宽度,Y向偶然偏心工况下各楼层的质心偏移值先天较大且无法改变,故水平地震引发的附加扭矩值较大,这是导致扭转位移比超限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结构外周一定范围内的墙体对抗扭刚度贡献最大,离刚心越远则抗扭效果越佳。
为控制扭转效应,应想办法加强东西两翼处的墙体布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存在一定的悖论:
为增强抗扭刚度,部分区域必须增加墙体材料,从而导致水平地震作用增加。
质心偏移值不变的情况下,各层附加扭矩必然增大,放大结构的扭转效应,可能抵消或削弱之前的调整行为。
故大白以为,控制扭转位移比的基本思路应该是:
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水平地震作用。
       03     控制成果
 基于上述思路,大白对原方案的平面布置进行了下列调整:
1、在东西侧两翼范围内,增设了部分墙体;
2、优化了平面中部的墙体布置。
调整后标准层方案如下图所示: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大白方案标准层
此时,Y向风荷载下的层间最大位移角为1/1010,看上去与原方案的1/1014差别不大。考虑修回位移比影响后,现方案的真实刚度较原方案应有所提升。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Y风下层间位移角指标

扭转位移比得到有效控制,各层均不超过1.20,上部结构可判定为扭转规则。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Y+ 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Y- 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相较原方案,大白方案的全楼混凝土用量增加17.3%,上部总恒荷载增加7.1%,但Y向底层地震总剪力仅增长了3.38%。
结果符合大白预期,水平地震作用得到有效控制。
前后方案对比如下图所示,以方便大家对比: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  结构布置对比图

《偶然偏心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2的控制思路》- 投稿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 - 发布于:翻身猫建筑自学网

本文来自公众号「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