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四座企业总部大楼——同一种设计手法,个性化的造型。

 

 

永恒的革新 – 深圳四座企业总部大楼

RhineScheme莱茵之华

 

 

深圳四座总部企业大楼项目的理念根基是“创新性”,这点即便在主张个体的自我投射与社会责任感相对立的亚洲环境中更为突出。这正是我们的任务:设计一组四座高层总部大厦作为各企业的总部办公场所,同时着眼于共同外观和共享公共空间,为员工和公众服务。
 
个体表现代表着公司形象。一个个性鲜明、统一的社区,拥有宜居的城市氛围和共同的外观,才能作为一个群体脱颖而出:这些特质需要反复地强调。

 

项目区位与设计任务

 

该高层建筑群位于深圳新开发的“高新技术总部园区”,地属南山区。南山区是深圳最具活力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吸引外籍投资的地区。在项目规划时,地块南部的许多混合用途综合体已在建设中。

 

从深圳湾看到的深圳南山区

施工场地区位,其中3面的视野相对通畅无阻。第4面(西面)遮阳在深圳的热带气候下更受欢迎。

整个地块面积2.5公顷,被划分为4个单独的小地块,每个地块的面积是5900平方米。在此处规划 4 栋高层建筑,为4家不同的高科技研发公司所用。这些塔楼的高度为150-180米,不能超过200米的高度上限。这4栋塔楼的地上总建筑面积分别为50000、60000、70000和80000平方米。最终的建筑总面积约为260000平方米(加上一些地下停车场的面积)。这4栋塔楼通过共同的地下结构彼此连接;地下一层需要预留用于公共停车场,因此将不作为地下商业区。

 

单个地块及其总建筑面积要求

常规长方体块的天际线/高度示意(黄色)

最终的概念鸟瞰图

 

这4家公司每家都有自己的设计任务和要求,包括建筑的高度,但它们的功能需求非常相似。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些建筑为研发而用,但是很明显,从实际使用层面我们认为它们就是常规的办公大楼。裙楼用于商业用途、员工宿舍或公寓,但组合功能有限。

 

 

“四个兄弟姐妹”与“四个竞争者” 

 

我们决定为所有4栋建筑采用同一种设计手法,使用相同的设计参数,通过相同的基本建筑语言变体来打造个性化的造型。这并不是为了简化设计过程,而是为了创造“统一中的多样性”。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设计一组办公大楼,花样无需多,但有两个主要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在狭窄的空间范围内,在考虑所有交通需求的情况下,如何在较低的楼层空间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宜居的城市环境,以及如何将该地块与周围的其它地块连接起来,在深圳(类似于香港),常规操作是采用高架步行街系统;第二个挑战是外立面设计和视觉形象的呈现。我们把4座塔楼视为一个家庭,或者说是4个兄弟姐妹,各有所长,即使它们有不同的大小和高度……以及市场价值。

 

整体形象:要么是一束4朵相似但不同的花,要么是一片4叶草,要么是4个性格不同的兄弟姐妹。

 

我们确信,太多的个性化设计反而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同样过度奢靡与激进的设计也不合时宜。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设计语言,能够满足大型、享有声誉的,成熟且严肃的有政府关联公司的需求,同时又要有别于任何主流设计手法。

 

最初的概念构思或多或少与“统一中的多样性”主题有关。

 

 

外立面概念 

 

以上图片展示了初始概念多角度变体。立面概念力求对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设计原则在当代语境下重新诠释。这种设计理念始于1921年他的一幅知名的柏林高层建筑素描,这座建筑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永恒的,仍然给人以难以置信的现代感。他的素描(左下图)通过平行的垂直线条描绘了一座高层建筑的体量。自那时起,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光影线条就作为一种遗产刻在了建筑师的脑海中。在他后期设计的高层建筑中,这些由阴影所勾勒的线条被钢架所取代。这些框架也成为施工的指导方针。时至今日,密斯的建筑仍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简洁性、精致的细节、光与影的相互作用以及其永恒的优雅而令建造者们惊叹不已。

 

 

对密斯设计手法的全新诠释带来了当代的新生理念。可持续性的概念应运而生,与永恒性相辅相成。对于任何可持续的概念而言,简洁与永恒的外观是必不可少的特征。简洁是能适应未来,以及实现统一而易于管理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

 

一种设计理念是运用太阳能(通过使用光伏板),进一步拓宽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Rohe)留下的遗产:运用由光与影勾勒的竖直线条……以及能量。想象一下外立面上的垂直线条以及覆盖的光伏板,新的可能性突然闪现,一个简单的设计构思提供了多重选择。在立面折叠玻璃幕墙上,不仅可以运用光伏板,还可以使用 LED 显示屏。这些LED屏幕通过局部或者整体的色彩变化,打造令人欢欣雀跃的灯光氛围。从垂直线条、玻璃和多种用途折叠元素的基本理念出发,不同的外立面类型已经衍生出来:办公室 / 宿舍 / 生态外立面(冬季花园)/裙楼/ 技术设备层 / 屋顶花园和空中露台。所有的这些类型触发了建筑外立面的差异化,同时也遵循建筑的功能分区。

 

在不同使用场景下有不同形状的外立面概念。例如,生态外立面(冬季花园)在阳光不太强烈,或在南/东/西方向上有遮阳结构,但周围的建筑不会造成阴影的情况下使用。立柱前方的大型三角结构由光伏板和/或LED屏幕覆盖(北侧除外)。

 

夜色中的塔楼四重奏,部分外立面通过LED屏幕亮化。

西南向外立面的详细视图

 

 

融入城市(1)|建筑 

 

可持续性不仅应当在外立面中体现,还需要将这4栋高层建筑融入到城市一体化中。这四栋建筑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特性的“家庭”。需要突出四家公司之间的共同点,而不是每家公司的独特性。在城市环境中,其他独立的高楼互相攀比,这四座兄弟姐妹建筑群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筑传达出平静、逻辑性和理性。在充满活力的高新区边缘塑造了一片宁静的港湾,既是休闲放松之选,也是集中精力工作的场所。但是,建筑并不单调乏味,它融合了满足每个公司需求的元素,使其各自拥有独立的、具有辨识度外立面特征的建筑。

 

建筑的结构突出了共同的裙楼和塔楼的顶部,即“王冠”。

这三幅图:上:从西北方向看的日出,中:从西南方向看的下午场景,下:从东南方向看的日落。

 

建筑群的结构逻辑清晰且非常易于理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们都会看到两对不同高度的塔楼。较高的那一对塔楼在俯瞰较低的一对,这样较高楼层的南向视野就不会受到干扰。为了营造真实的家庭感觉,每个成员彼此各不相同,每栋塔楼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形态。这4个长方体建筑有相同的地块面积(均为40*50 米),将每栋楼以不同的独特方式切割,使得它们被雕刻成不同的形状。设有或大或小的出入口,以通向建筑群内部。向外的立面径直而上,直达最高处,没有退后。内侧立面中的台阶形成了高度不同、朝向不同的露台。这些露天平台以绿廊为亮点,绿廊沿着建筑的外围横梁延伸。

 

在建筑内侧外立面上,朝着中心广场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多样化的露天平台。

 

 

 

通过台阶式的体量,立面被分割成具有不同高度的分区,进一步强化了每座塔楼的个性化造型。不同的建筑高度和个性化造型为这个“高层建筑家庭”带来了动态和活力。这些设计手法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创作”而来。最后也是同样重要的一点,塔楼的楼顶形成了每栋建筑闪光的王冠,即使在远处也清晰可见。屋顶花园宽敞明亮,植被郁郁葱葱,在这个高度环顾四周,视野叹为观止。垂直的线条最终与天空融合,而建筑的“皮肤”也变浅变亮,最终几乎消逝。

 

每栋塔楼都有一座屋顶花园,有茂密的植被,空间宽敞可用于企业开展活动。

 

 

融入城市(2)|为人们创造空间 

 

这一系列建筑在中心形成了一个广场。沿着广场的四周设有通向宽敞大堂的入口,这些入口彼此对齐(主入口或次入口)。得益于共同的中心,一目了然。在广场中心放置了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广场被垂直花园的绿墙环绕,这种独一无二的个性将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从中心广场往上看

八角形中心广场被绿墙包裹,中心的艺术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底层平面图/裙楼

 

在中部,沿着三层高的裙楼有一条交叉的步行街,设有商业设施,可以通向周围繁忙的城市街道。地下停车场的入口和出口位于4个地块的边缘,避免在中间出现较大车流。步行街连同八角形内部广场一起创造了一个相当欧洲风格的城市环境,形成了共同的“会客厅”。从外面看一看,走入内部的通道,仿若穿过城市大门的情形,整个建筑群释放出的内聚力,与城市的定位和规模相呼应。

 

创造颇具欧洲风格的环境,在繁忙的城市中形成一个平静的避风港。

 

 

融入城市(3)|创建地标 

 

塔楼群南侧的拱廊将此楼群与其西侧的邻区连接起来。这一极具视觉表达效果的拱廊用作商业用途,沿着两端都通向公园的川杨路。拱廊的面积很大,与主楼的大小相匹配。它有2层楼高,朝南还有较大的平台以用作公共和半公共用途,此外还有大面积的绿化带。

 

地块南侧的川杨路沿线的拱廊,它用一条步行道将两个公园连接起来。

 

 

融入城市(3)|创造行人之间的交集 

 

整个区域最重要的交集发生在第3层。通过高架步行街可以方便地进入公共场所,无论是从街道上的自动扶梯和楼梯,还是通过与东西方向相邻地块连接的人行天桥。高架步行街两旁设有商业或半公共设施,例如餐厅或大礼堂,让这里充满活力和吸引力,而不仅仅只是工作场所。

 

清晰可见的裙楼具有人性化的尺度

人们很容易从街道进入第三层(上方的模型图),通过天桥与周围地块连接。

人行步道位于第三层,并设有公共和半公共功能区。

3层的演讲厅,朝人行道方向可以灵活地开放或关闭。

 

 

室内设计

 

最后,当从公共区域进入各个塔楼, RhineScheme莱茵之华根据4家公司各自的企业形象自由地设计其建筑的内部。我们设计了4种个性化的大堂,以满足这4家公司的需求,同时与总体平面规划相适应

 

较大的塔楼A的大堂

较大的塔楼B的大堂

较小的塔楼C的大堂

较小的塔楼D的大堂

 

 

结语

 

设计的核心理念:

 

▷ 建筑雕刻般的体量构成

▷ 基于统一、简洁和永恒的设计原则的独特外立面

▷ 通过光伏板 / 遮阳 / 绿化在外立面上实现可持续性

▷ 拥抱城市空间,以广场为中心,辅以充满活力的步行街

 

这些是我们设计的基石,在室内、各种空间方案以及各种材料和色彩要求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个概念是有章可循的,而且能不断演化。它既简单又复杂。它既有经济效益又富有视觉个性。这就是该项目如何在嘈杂的、堆叠的方案或以价格取胜的浮华的方案中变得与众不同

 

 


本文来自公众号「搜建筑」,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版权归作者搜建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经得作者确认授权(可通过本站私信文章作者)。文中图片出处为水印文字,由文章作者整理上传,若有侵权请告知翻身猫处理。

0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